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刘海英:展巾帼风采 传递正能量

作者:陈玲玲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刘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玲玲)刘海英是个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她耕耘教坛已经三十二年头了。这三十几年来,她以顽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三尺讲台,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我虽是残疾之躯,但我一定能像健全人那样,在农村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扬起生活的风帆。我虽身体残缺,但我爱心不缺,我要用我的爱滋润那些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在孩子们心中,她是所有学生最可亲的“老师妈妈”。

命运之神总是喜欢捉弄人,刘海英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使右腿留下了终身残疾。尽管她从小聪明好学,可是右腿的残疾使她高考后失去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同时也痛失多次就业机会。面对一次次挫折,她没有消沉,也没有气馁,而是勇敢地抗争,皇天不负苦心人,1983年,她凭优异成绩考取了盐城市合同教师,终于在就业路上绝处逢生,走上了三尺讲台。从此在农村教育的天地里,刘海英同志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博大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无私奉献的育人篇章。

身残何惧行路难 志坚不怕风雨多

刘老师刚参加工作是在离家几十里路的三渣乡沈舍小学教学。这所小学地处偏僻,道小、路远、桥窄,对刘老师来说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车,确有诸多不便,但对工作执着热爱的她来说,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平时她把学校当成家,到周末才回家,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每周她总是风尘仆仆地赶到学校,准时上班,从不迟到。记得初夏的一个星期一早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她望了望天,咬了咬牙,毅然提前艰难地行走在上班途中,在距学校五、六里处,泥泞的小路使自行车再也无法骑向前,刘老师一瘸一拐,时而用手推,里面用肩扛,硬是顶冈冒雨,使尽了浑身的力气,赶到了学校。同事们看到淋得象落汤鸡似的她时,都心痛地说:“这么大的风雨,这几十里路您是怎么走来的,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她揩干了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笑说:“因为有几十个孩子等着我上课,我放心不下,我不能让他们落下一节课。我一直坚信:正常人能做到的,残疾人也一定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当她换下浑身涅透的衣服,准时出现在讲台前时,同学们的眼里都流露着惊奇而钦佩的目光。几十年来,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恶劣天气,从没有难倒过她,为了教好孩子们,她上班总是比其他同事早,下班比他人迟,从未因病残之身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春风化雨慈母心 一片真情爱学子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俗话说:“锅不热,饼不靠”。刘老师以真情爱学生,在孩子们细小的心田里留下了殷殷慈母的高大身影。有个叫严丰的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母亲因夫妻吵架自尽身亡,父亲多年外出打工不归,小严丰只好和八十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母爱的缺少,家庭经济的困难,使严丰同学沾染上小偷小摸等许多坏习惯,上学经常迟到,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刘老师接到这个班,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失时机地找严丰谈心,开导他要刻苦学习,勤奋守纪,由于严丰家离校较远,每逢雨天她就把严丰带到自己家里吃午饭。那天中等,刘老师不停地用筷子把可口菜夹到严丰碗里时,热泪盈眶的严丰对她说:“刘老师,你真好,今后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习……”。新学期开学了,刘老师用自己的钱,为严丰同学买了笔、本子,还给了他零花钱,一个学期下来,严丰同学变了,平时守纪了,学习进步了,严丰的外公拉着刘老师的手说:“严丰这孩子多亏有了您的关心,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严丰更是逢人便说:“虽然我妈妈不在了,但我还有一个‘老师妈妈’,我知足了。”

刘老师班上有个叫陈红燕的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判定孩子只能活三年,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决定不让她上学,在家休息。刘老师明白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关心和安慰,于是自己掏购买礼物,组织学生去看望,并定期把她接来,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刘老师要使小红燕明白:她,现在是、将来是、并且永远是班级的一员。小红燕感动地说:“谢谢你,刘老师,你真是我的‘知心妈妈’”。

南阳吉兴村有个女孩叫杨丽丽,是个智力有残疾的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生活。刚上学期间,同学们经常欺负她。刘老师得知后,立即在班里召开了“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主题班会,向同学们讲述了杨丽丽不幸的生世,让大家向她伸出友爱之手。同学们都很感动,改变了对她的态度,让她感受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今年已经23岁的杨丽丽已经结婚成家了,智力有障碍的她生活很艰辛,但她始终把刘老师当作自己的“妈妈”,经常找她倾诉。刘老师在课余时间带她看病,为她买衣买鞋,让她始终觉得除了家以外还有一个温情的港湾。

刘老师不仅能关心爱护身边的学生,还善于为“放飞的鸽子”排忧解难,小学毕业生吕锦兵在重点中学上初三时陷入情网,来信求援,刘老师数十页的长信使他突破其网。后来父母为他高考庆祝时,方知此事,对刘老师万分感激。蔡红梅在南中就读时,受到高她两届男生纠缠,该女生无路可走,来信告诉刘老师想一死了之,刘老师深感事态的严重,一边与她联系,一边通知该生家长,避免了事态的恶化。为两个孩子打开了心结,使他们把精力放到学业上,最终都学有所成。

十几年来,刘老师给予学生博大的母爱,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成功和困难,第一时间想到倾诉或求援的就是她,在他们的心里会永远为刘老师保留着一方净土。

三尺讲台献爱心 衣带渐宽终不悔

多少年来,刘海英同志几乎一直任教毕业班数学,并当班主任,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只要送到她手上,总能感受到她那无私的爱。她所教的毕业班数学教学质量也一直在全镇名列前矛。她把满腔的爱心献给班级,把启迪智慧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刘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博大的,永恒的。但这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付出的爱,是严和爱的有机统一。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理智感的爱,它不是包办和放任,而是有原则和要求的结合体。刘老师对待差生总是严中有爱,把爱渗透在严格的要求之中,平时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但对学习任务却要他们一丝不苟地完成。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关心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渴望他们健康成长的火热的心。必要时她也用惩诫保证要求实现。如作业拖拉利用放学后时间补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因而经过刘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责任感都很强,做事都很踏实认真,就连许多学生家长都夸她说:“咱们的孩子遇到了刘老师真是我们的幸运!”

刘老师更是执着着自己的执着,奉献着自己的所有,有人问她后悔过没有,她笑着说:“关爱他人,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我的脑海里我从没想过索取什么,更谈不让什么后悔,我就是这样做的,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几十年来,她先后被评为“镇十杰青年”、镇先进教育工作者,“大丰市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师德模范”、“巾帼文明标兵”,大丰市和盐城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盐城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盐城市师德标兵”,“大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盐城市最美教师”征文一等奖获得者。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盐城市教师综合素质考核中获得A级,先进事迹上过《大丰日报》、《盐城晚报》,还上过《盐城电视台》人物专访《串场人生》,但刘老师并不满足,正如她在学习笔记中所写道的: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上担子更重,我们脚下的路更长,而我只有永攀高峰、无私奉献,才能无愧于‘辛勤园丁’的称号!才对得起孩子们心中感出的那声声“老师妈妈”!

刘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人们讲述了一个身残志坚者的精彩人生,引领大家积极向上,向世人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渐行渐远。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