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杨光:勇攀科学高峰的敏行者

作者:朱冬梅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我觉得共产党员的角色贯穿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样在生活中也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当选全省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之后,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光如是感言。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杨光始终对自己的科研充满热情,他的研究对象是动物,“这是因为动物是我们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当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和我们的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从读博士生开始,杨光就对白鳍豚、江豚等濒危动物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工作,提高人类对于濒危物种保护的迫切性以及相应对策的认识,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

20年如一日,人们总能看到杨光在狭小的实验室中那忙碌的身影。正是这种勤奋敬业的精神,让他3年一小步、5年一大步,在动物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在国内,杨光最早将分子生物学标记系统地应用到中国水域鲸类的种群遗传与进化研究;在国际上,他首次成功完成了白鳍豚的全基因组图谱。此外,通过与其他哺乳动物的比较分析,杨光还首次在基因组的水平上证实了白鳍豚极低的遗传多样性……“创新”“首次”“第一次”等字眼,一次次出现在他的成果描述中。“杨光做科研勇于承担比较重大的、有影响力的课题。对待这些课题,他既能做到刻苦钻研,还敢于紧扣时代的脉搏,采用与时俱进的研究方法。可以说,他是勇于啃硬骨头、向科学高峰攀登的敏行者。”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长发说。

工作踏实认真、勤奋刻苦,是大家对杨光的一致评价。他的学生孙迪介绍说:“不管是杨老师当院长之前还是之后,我们组都保证一周开一次组会。杨老师本人是越来越忙,时间不能够固定,但是就算是周末的时候,他也会抽出时间来仙林校区,给我们开组会,与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同探讨科研进展。”

同事孙红英教授认为,杨光的刻苦钻研和敬业的精神,给科研同行起到了非常好的启示和鼓舞的作用:“杨光为我们学院做了很多事,特别是在科研团队建设和研究平台搭建上。另外,在调动研究组成员积极性、改善实验条件方面,可以说他每天都在花心思认真去想。他是我们动物学同行的榜样。”

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杨光总是不忘追踪最新的文献,保持对动物学动态的关注。同时,他还笔耕不辍,这些年来,在国际著名或主流的SCI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国内影响。

由于在科研方面做出了骄人成绩,杨光于2013年成功地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此外,他还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动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