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雷锋的故乡——湖南,虽然他没有雷锋那样“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迹,但他有着和雷锋一样的湖南特质——“热心助人”。他执著书画的学习和教育,在常武地区书画教育领域小有名气;他还有着火辣辣的热心奉献、乐于助人的情怀,帮助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一个个孩子不断地带来惊喜和希望,传递着热心助人的品质。他,就是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的张玲珑老师。家长们时常会夸他:“张老师,您真是位难见的好人!”
不变的假期约定
每个星期六下午,总有一群孩子相聚在刘海粟小学的玲珑书法工作室,张玲珑老师辅导他们静静地书写练习,仔细地临摹、认真地创作。寒暑假本该是老师好好休息的时候,但张老师担心孩子在长假里的学习会停滞,他又放弃休息和回老家探亲的时间,专门把假期里每周一、三、五下午的时间腾出来给爱好书画的孩子。这些是张老师与孩子们不变的约定,自2008年张老师从湖南人才引进到刘海粟小学后,不管风里来、雨里去,也不论酷暑的烈日、严冬的寒风,他一直坚守这个约定,一晃就是七年。他说他收到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是:学生在教师节,用毛笔给他写的感谢信。七年来,张老师无偿培养了四百多名热爱书法的孩子,帮助孩子们发展着自己的兴趣,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不止的资源提供
书法的学习工具性很强,要买到精良的笔墨纸砚、字帖等用具也并非容易的事,孩子和家长们也不知道怎样挑选,张老师总会无偿为孩子们提供。每当初学者来到张老师的班级时,张老师总会送给他们一套文房用具;每当孩子不小心字帖弄丢了,或者毛笔弄坏了,张老师总会及时地无偿提供;每当展览、比赛写作品时,张老师总会大箱大箱地买来上好的墨汁和宣纸,为孩子们作好一切书写准备;每当初写作品的孩子没有印章,张老师总会亲手操刀镌刻一对印章送给他。为了孩子的作品更出彩,张老师到建筑垃圾堆中去找瓦当,割伤过脚;为了作品的完美,他连夜为学生镌刻闲章,扎伤过手。当家长们要求为孩子的用品买单时,张老师总会说:“孩子的兴趣提高了,书写有长进了,就是最好的买单。”
不休的梦想实现
家长和孩子们经常会听到从张老师那里传来的喜讯,昨天谁顺利通过书法等级升级考试了或加入了市青少年书协(美协),今天某位学生获奖、入编作品集了,明天某某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了,后天谁谁谁的作品又在美术馆展出了……每个月总有几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孩子们惊喜,令家长们高兴。
当人们在节假日里的空调下享受清凉时,张老师带着孩子们顶着炎炎烈日到学校精心创作作品,迎着刺骨寒风赴上海博物馆观看展览。多少次张老师陪伴孩子们北上京城、南下杭州、西赴武汉、东奔苏州……在全国四面八方都留有张老师辅导的孩子们的“墨宝”。
2013年的8月,他1、2号组织学生模拟比赛,3号带学生到南京,4号现场书法比赛、晚上回到常州,5号清早回老家探亲(虽然老师在一年中有不少的假期,但张老师却已经两年没回家看望老人了),17号晚上又回到常州,18号上午模拟比赛,下午带学生到苏州,19号比赛、晚上回常州,忙开学工作。数年的坚守,换来了丰厚的成果,孩子作品在全国赛事屡屡获奖、国家级杂志经常发表。
刘海粟小学吴群英校长说:“张玲珑老师非常善于收集信息,只要有孩子展示的平台,他总是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组织、辅导孩子参加。谁也没给他任务和压力,全凭他对孩子的爱和无私地帮助。”是的,我们总能看到张老师不断忙碌的身影,不是在精心辅导孩子写作品,就是在细心地收集资料、整理作品文件,向各种有品味、有权威的赛事和报刊投稿,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愿望。
不拒的兴趣追求
近年来,张老师的倾情奉献,深得众多孩子的喜爱,吸引大批家长的关注。家长们深深感叹到:“孩子们能遇到张老师真幸福!我们家能遇到张老师真幸福!”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令学习书法的孩子毕业时恋恋不舍,家长纷纷问张老师:“孩子毕业了还能跟您学书法吗?”他答道:“孩子是从海小走出去的,海小的大门随时为大家开启着”。当从海小毕业后的学生周末再聚海小,跟张老师学习书法时,已然成为一道幸福的风景。如今,不论校内的学生和家长要求跟张老师学习书法,就连校外的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慕名主动要求跟张老师学习书法,张老师都会义务接受。当家长们不解地问:“张老师,周末本来是你应该好好休息的,你却还无偿接受培养这么多孩子,累不累?”张老师说:“因为大家对书画的热爱走到一起,因为爱,所以乐此不彼,谈不上累不累。”
不倦的义务支教
2011年,张老师还远涉坐落在浙江第一高峰的龙泉希望小学支教,让山区的孩子共享艺术的魅力,为山区的老师传递艺术教育真善美的力量。临走时,那里的老师和学生纷纷说:“张老师你再给我们多上几节美术、书法示范课吧,我们太需要了”。张老师也恋恋不舍地说:“我一定还会回来的!”他回来后还念念不忘希望小学的孩子,与海小老师一起自费为那里的孩子捐赠了几百支竖笛和一批书籍。
不已的孩子关怀
还有个叫玉的孩子,来自外地家庭,刚来学校的时候,学科成绩比较弱。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了张老师的书法班,在张老师趣味书法教学的引导下,她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字有了明显的进步。于是张老师辅导她多写作品,帮她投稿比赛,她的作品在慈善书画赛中获了奖,并拍出了1500元的善款,可乐坏了她们一家,她的自信也扩展到了语数外的文化课学习中去了,成了班里全面发展的学生。张老师师还很关心孩子的家庭,这个孩子就住在张老师家附近,平时都是她七十多岁的爷爷接送她,上下班和假日训练的时候张老师就顺便带上她,为年迈的爷爷减轻了负担。三年下来,这个孩子获奖、发表作品近三十项,向她要作品的人可多呢!她已经成为全家的骄傲。
有时张老师下午的训练结束后,有家长因临时有事,来不及到学校接孩子,张老师便陪同孩子在画室写作业,有时会把孩子带回家安排好他吃饭和学习,直到家长忙完了。
不尽的爱心传递
张老师的义工行动默默滋润着孩子,将乐于助人这种精神的种子种植到了孩子心里。每年寒假,孩子们都会参加张老师组织的到社区、村委、敬老院开展义务“写春联 送祝福”的活动,几年来,丽华敬老院、中凉花园、运村、南宅、聚湖家园等小区都贴满了孩子们送去的春联,为新春的到来增添节日的喜气,孩子们高兴,家长们自豪。孩子们还会在市、区爱心义卖活动中,拿出自己的得意作品去卖,将所得款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张老师的义工行动也感染着家长们,他们都会主动到学校做义工,有的书法家也被张老师的书画义工教学所感动,到学校义务教孩子们书法。
因为老师的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他被武进区教育局授予武进区教育系统“三好教师”的荣誉称号,他的优秀师德故事和义工行动两次在武进区新教师培训和武进区教育局机关道德讲堂上讲述,并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美丽江苏教育人”评选并在江苏教育新闻网展出。个人介绍还登上了《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湖南教育》《书法导报》等报刊。五次获得区政府嘉奖。
家长们有感于张老师的行动和精神,总忍不住地在亲朋好友间讲述老师的故事,他们总会说:“这样的老师真难得!能遇上他真是一生的幸福!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