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是一个特殊的家,是一个温暖的家。
我们的“家长”是麦子老师,我们家庭中有一位特殊成员,她就是“贝壳女孩”,她现在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她经常在网上与我们交流。我们家还有一个成员叫“快乐小公主”,虽然她失去了母亲,但我们仍能感觉到她的开心与努力!我们“家”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好孩子,有聪明可爱的“莲蓉包”,有活泼上进的“文采”,有爽直进取的“萤蝶”……
这短话摘自“教育在线论坛——《五(3)班的坏小子》的一篇日记,题目是《我们的一家》。其中的麦子老师就是她——马继芬。
她,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工作。她一直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以及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些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带着一本本童书走近学生,走进每一个家庭,营造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带着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共同经历一段旅程,共同编织美好生活,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奔向共同的愿景,搭建成长阶梯,扮靓精神底色。
做家长的朋友
她深知,要做成一件事,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于是,开始的时候,他经常给家长写信,几年来,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书信。在别的班已经放学的时候,将家长请进教室,读书给家长们听,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共读,一起分享孩子们阅读的收获。
一次的“亲子共读”仪式上,她邀请的对象与以往不一样:都是爸爸(尽管有一部分爸爸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来)。他们一起走进了一本新书——《火鞋和风鞋》,一起阅读封面,认识作者,一起认识其中的人物,并且就一些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看着家长和孩子互相说着自己的烦恼,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乐融融,心生感动;听着就“起绰号”这一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时,家长的意见给孩子很好的启发,赞叹不已;看着他们猜测故事情节,彼此交流,开怀大笑;听着他们一起唱《流浪歌》,在歌声中开始了父亲和孩子的“旅行”,唏嘘不已……
她结合班级故事,结合即将共读的书具体地叙述,渗透了“父亲课程”这一概念。活动结束后,有位家长告诉她,这本书真好,他已经找到了跟孩子探讨的话题,就是《火鞋和风鞋》中故事之《合群》,还有家长则表示要和胆小的孩子开始《第一次历险》,让孩子逐渐阳光起来……就在当晚,我们班级群里就有爸爸不无遗憾地说,因为特殊情况没法参加,听孩子妈妈描述后深感遗憾。
她还教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翻翻书,将孩子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孩子,由孩子执笔,家长和孩子一起合作做成一本书的样子。她和家长们们一起读过《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绿野仙踪》。在去年暑假里,她带着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时,引导家长一个个成为孩子的“汉修先生”,帮助孩子们打开心结,指导孩子写日记,一个暑假全班完成十几万字的日记。其中一个孩子一个暑假的日记就没有中断过,家长还将这些日记编成一本书送给孩子留作纪念。
现在,他们班有了自己的书橱,藏书近五百本。麦子参加儿基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与云南大理永平北斗乡九年制学校的一个班级结成联谊班级。麦子还去那里指导老师带着孩子阅读,还给他们送去了50本《亲爱的汉修先生》。在她的带领下,家长们也纷纷参与进来,他们给那边的孩子送去了“六一”礼物,每人一本《青鸟》,还有文具、衣服等。今年云南老师还来到了他们班级,与孩子联欢,带走了一本本书与一封封信。在这样书香渠道中,孩子、家长因为共同的朋友变得丰富起来。
麦子说,和家长成为朋友,就是拥有了最强大的教育团队。
做学生的“汉修先生”
麦子说,一本书,带给孩子的东西太丰富了。它如万花筒一般,折射出我们生活的世界。“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因此在相应的阶段我们给孩子不同的营养。
根据班级的实际,她精心挑选的书籍。这些书籍里包含着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
三年级的孩子,自我开始萌发,为了更好了解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她选择了共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在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他们又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奇特的是,在这本书共读的过程中,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写作,并且渐渐养成了习惯,习惯了用书写来释放自己。
一天在班级专帖中,她读到一封信:
老师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说要学着《亲爱的汉修先生》上面一样给一位作家写信,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斯文先生。于是我一口气给他写了十封信,将汉修先生提问的十个问答全都告诉了斯文先生。但是他一封信也没有回,这让我很生气。
于是,麦子在教育在线论坛以“斯文”的名字注册,开始给她回信。这孩子收到信后,兴奋无比,写作的欲望一发不可收拾。汉修先生的十个问题回答过后,自然地开始写日记,而且一天比一天精彩。在书写中,孩子开始与别人交流,与自己对话,创造欲得到了满足,情绪得到了宣泄,心灵得到了补偿,对未来充满憧憬。
她还将绘本编成一个体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营养。她给孩子写生日诗,编生日故事,在孩子成长的不同的点,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点,翘起他们成长的杠杆。引导他们向上,向上,向着明亮那方。
在书香中成长
因为工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生,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级的时候,工作的中心是班级的建设。得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个润泽的教室,孩子才能身心愉悦,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麦子首先开始的是自己的阅读。
打开《爱的艺术》,重新明白爱的真谛。教师不是扮演爱人类的圣人模样去“燃烧自己”,而是,以爱学生作为途径来完成自爱。如果不爱学生,那么所有的教育行为就成了苦役,也是学生身上的枷锁。因此,一切要从内心出发,这样的爱才能赢得尊重,才能赢得爱。同时,拥有兵器“父性之爱和母性之爱”,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从而学会更好地去爱孩子。
打开《儿童的人格教育》,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教育者要给予孩子持续的信任,发展他的自信,过多的批评会造成怯懦和不自信;给予自由和机会,促进孩子自立,教育者过多地展示优越感会滋生他的依赖心理;树立榜样,鼓励他自我要求,自我创造,阻止他沉溺自我,裹足不前等等。是的,有了爱才会有一切。
打开《问题儿童诊疗手册》,她开始一边读一边观察分析,学着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冷静分析学生。从孩子平时的言行上,观察是属于什么方面的问题,即是纪律问题,还是学习问题,或者心理和品德问题,或者三个问题都存在。仔细地观察后,寻找关键问题,再学着确定自己的工作思路。
当然,她还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幸福的种子》《儿童文学概论》《图画书》等,在这些书中寻找走向孩子们的路,通向孩子们的“秘密花园”,读懂孩子们的“心思地图”。
(扬州市教育局供稿)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