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宋兰花:在村野里绽放着的兰花(图)

作者:李志红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兰花,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毕生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品质。

宋兰花,淮安区泾口镇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工作15年来,她扎根农村,无私奉献,力战病魔,锐意进取。用一颗火热的心书写人生最美的诗篇,用青春和汗水浇灌梦想之花,让这朵兰花绽放出人生的精彩。

“村里的孩子也需要老师”

2000年,怀抱着教育梦想,宋兰花走上了讲台。第一站就是淮安区最东南一村级办学点——大阳小学。大阳小学虽然也有一至四年级,但老师仅有6人,而且都是一色的老民办教师,平均年龄达55岁。年龄、学历、教学业务水平都达不到正常教育教学要求。年迈的老同志做班主任,没有音乐基础的老师带孩子上音乐课……宋兰花一下子蒙住了。这就是自己的舞台吗?在这里,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梦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她看到这些老教师不顾年老体弱,坚守岗位,她懂了,这就是自己成长中最好的教材。在课堂上,当她看到孩子们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神,她觉得,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她。于是,下定决心:工作条件再艰苦,我都不能退缩。她担任2个年级的语文教学,还兼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周课时数达到16节。当时,淮安城区兴办了几所民办学校,很多青年骨干教师纷纷报名。家里的人看她这样辛苦,于是也想办法找关系把她往城区调。然而,每当她想到孩子们的眼神的时候,还是选择放弃,继续选择留在村小。因为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乡村的孩子更需要自己。

“我不能亏待孩子”

宋兰花从小就失去父母,和妹妹相依为命。2004年,妹妹住院破腹生产。病床上的妹妹非常想念娘家唯一的亲人,期盼着能让姐姐在床前给她一丝温暖。然而,班级的学生让她放心不下,只能利用一个周末赶到昆山。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她为妹妹端茶倒水,清洗身子,为宝宝洗尿片。周日傍晚,尽管妹妹再三请求,让她留下来多陪自己几天,然而她流着泪说:“姐还有课,班级里的孩子不能耽误,他们不能没有老师。”于是含着泪连夜赶回家,回到学校。

2010年11月份,公公婆婆在一次体检中同时查出患有食道癌,为了方便照顾,她和医生商量,把二位老人安排在同一病房。白天,她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晚上赶到医院,伺候公婆。一会给化疗的公公喂药,一会又给刚刚手术的婆婆清洗身体。每天忙得身子像散了架子似的。公公去世后,婆婆在家疗养,因为做过食道切除手术,吃饭非常困难,宋兰花弃就一遍一遍地喂着婆婆,同时还要照顾自己年仅3岁的孩子。有时候,为了照顾婆婆,她能整夜不能休息,但第二天她依然骑着电动车准时赶到学校。照顾婆婆三年来,她从来不少学生1节课,也从未因为家庭而耽误过学校一项工作。因为她想着:我是老师,我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不能亏待了孩子。

“我不能耽误了孩子”

自2000年毕业后,宋兰花一直坚持进修学习,先后参与了大专和本科自学考试,并且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日常工作中,能将自己工作中的思考和所学的理论予以结合,先后撰写了论文20多篇,其中《阅读教学的情感因素探索》在《江苏教育》刊登。10余篇论文在 “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中获奖。随着经验的积累,见识的增长,她对教育教学实践多了一些理性思考,语文作文教学在区小语年会上获奖。所任教的六年级语文教学成绩,连续3年获得全镇第一。

宋兰花在做班主任工作期间,她发现很多孩子周末无所事事,有点甚至出入网吧。后来经走访调查,才知道这些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根本教育不了。于是她放弃自己的节假日休息,成立了节假日免费舞蹈班。把平时教学的古诗词编排成舞蹈,让这些留守儿童利用周末来学习。家长高兴了,孩子充实了。她们周末免费舞蹈班所编排的舞蹈多次参加镇、片文艺汇演。2014年5月,还代表淮安区迎接国家诗香校园验收组领导,并得到高度赞扬。

学生陆维婷,是宋老师的一个普通的学生,然而,父亲的犯罪以及劳改一度让这个小女孩几乎崩溃。宋兰花一方面教育其他同学不歧视、不欺负她;另一方面给这个孩子特殊的关照,谈话交流、嘘寒问暖、购买衣物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一度迷茫的孩子终于重新找到了方向。多年后,陆维婷还慨叹说“要不是宋老师,我真的不知道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呢。”宋兰花老师却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全部希望。我不能耽误他们。”

“为了孩子,我要坚强”

2004年,一度觉得身体不适的她在老公的催促下,做了身体检查,一纸疾病诊断书如晴天霹雳——系统性红斑狼疮,让她几乎倒下。关节疼痛不能爬楼梯,全身免疫力下降(紊乱),不能风吹日晒。再热的天,教室靠近讲台的那扇窗都不能开,再冷的天,她都要打着遮阳伞。然而就是这样,她也不离开讲台。区镇领导在慰问她的时候,她不是在病床上休息,而是坐在讲台前给孩子上课。当她看到领导和同事走进教室的时候,感到自责,并说“我不该坐着给孩子上课。我腿实在不能站久。”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领导劝她说,下学期就休息养病,把身体弄好了再上班,也不迟。但她却婉言谢绝,“我在家更孤独,病痛更折磨人。在这里,有这么多孩子,有工作去做,我倒觉得充实,病痛倒没有了什么感觉。”是的,在家的时候她经常因为关节疼痛而像个孩子抱着老公哭泣,但第二天,她还是面带微笑坐在课堂上。病痛没有让她倒下,反而增强了她的意志;繁重的工作没有压垮她的躯体,她反而觉得累着,但幸福着。

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来自病痛的折磨,让她在困难的人生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锐意进取。2004年,被评为淮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连续多年被评为镇师德标兵、先进个人。正如宋兰花老师所说“我长的很平凡,但我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我要把我的学生教好,让每一位家长放心,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