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怀兵,男,中学高级教师,洪泽县实验小学教导副主任、科学教研组长,校“师德模范”、县“十佳教师”、市“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作27年来,丁老师把满腔的热情倾注于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收获了桃李芬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人间最温馨的亲情,为和谐社会谱写出华美的乐章。
播洒温暖亲情美
“百善孝为先。”刚上班的时候,丁老师工资不高,弟妹都在上学,家里经常入不敷出。无意间,丁老师打听到绿化树木黄杨很畅销,于是,他承包了学校的一块空地,找黄杨树,剪枝、扦插、浇水……节假日,他从不外出游玩,全泡在那块地里。当浸透他汗水的树苗卖出后,他就把得来的钱悉数交给父亲贴补家用。种植黄杨树苗好几年,所赚的钱他没给自己留下过一分。随着父母年岁的增长,他们更加依恋儿女。无论工作多么忙,丁老师几乎天天打电话陪母亲聊天,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小道消息”,但是电话那头的老人却心花怒放。每逢老人来城里小住,他必定提前清洁卧室,整理床铺,并发动家人陪老人打牌、散步、游玩,让他们开心而来,尽兴而归。
2013年9月,丁老师的弟媳患上了乳腺癌,需要立即手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丁老师与弟弟决定先隐瞒病情。手术前夕,他镇定自若地说笑话,安慰弟媳;手术后,他担心弟弟白天太累,就让弟弟晚上回家休息,陪护就由丁老师和他爱人负责。他给弟媳端茶、递药、送饭……悉心照顾,无微不至。弟媳出院后,他几乎天天往弟弟家跑,不但抢着干家务活,还留心观察他们的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弟媳在南京化疗期间,他和爱人住进弟弟家,照顾正在上学的侄女,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丁老师的大连襟两口子都在外打工,无法照顾乡下的儿子,丁老师就把孩子接进县城读书。在孩子初、高中阶段,丁老师不但悉心照料孩子的生活,还经常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孩子的六年家长会,他一次也没有落下;甚至在孩子结婚时,连房子装修、婚礼筹办等,他都事无巨细地操心。他的大连襟不止一次地对他说:“孩子虽然是我生的,却是你养大的。”
2009年4月,正是丁老师女儿高考备战之际,女儿的舅舅却出了车祸,脑部受伤以致昏迷。由于侄儿太年轻,一应事务都是丁老师承担。他白天一上完课,就直奔医院,了解病人的病情;晚上,他去医院陪护,替病人接痰、倒小便……就在此时,丁老师的老母亲也因病住院开刀。两位亲人,一个住7楼,一个住4楼。每天,丁老师就在4楼和7楼之间来回奔波。面对孩子舅舅的家人,他强作镇定,好言安慰;来到母亲面前,他强打精神,说笑逗乐。过度的劳累和压力让丁老师很快就瘦了十几斤。由于肇事方车辆没有参加保险且家庭经济困难,肇事者曾想一逃了事。丁老师知道后,与肇事者多次倾心长谈,分析利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事后,肇事司机对丁老师感激万分:“谢谢你指点了我,给了我做人的机会。”
无私关爱奉献美
在丁怀兵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世界,他爱他们,胜过爱自己。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他心细如发。孩子皱眉了,他拉着孩子的手,耐心地与他交谈;孩子生病了,他送孩子去医院,为他补习功课;孩子沮丧时,他是“加油站”;孩子自满时,他是“醒脑剂”……一天下午,丁老师发现一个叫赵春的学生很无力地趴在桌上,他仔细一看,孩子嘴唇发紫,就赶紧送他去医院。原来孩子是食物中毒!丁老师想到孩子的家人也可能有危险,就立刻联系家长,但是赵春家里没有电话,丁老师二话没说,一口气飞奔到孩子家。只见赵春的母亲正在家呕吐,她还不知道自己是食物中毒。经抢救,母子俩转危为安。赵春的母亲逢人就说丁老师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2014年,刘雨欣——这个全校有名的“小淘气”到了丁老师的班级。看着这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子,丁老师怎么也不能把她与“整天打架”、“上课在教室打滚、哭闹”“各门功课都是个位数”等联系起来。一开学,丁老师就走进了刘雨欣的家。原来,刘雨欣小时候生了一场病,脑神经受到了些损伤,再加上她的父母没有教育经验,使得她经常借病“破罐子破摔”,以致成了习惯,丁老师对孩子充满了同情与怜爱。由于班级的孩子对刘雨欣的行为早有耳闻,大家都故意避开她,“孤独”使得刘雨欣开学第一天就在课堂上“大闹天宫”。于是,丁老师在课间主动找刘雨欣聊天说笑,在同学们面前拉着她游戏;放学后,丁老师给她补课,送她回家;课堂上,丁老师找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她回答;学校教导处经常有一些文件要送到各办公室,丁老师就带着刘雨欣每层楼跑,教她说话、礼仪;每一周,丁老师都不忘与刘雨欣家长通电话或家访,指导交流教育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刘雨欣变了,跟同学之间打斗少了,玩耍多了;课堂吵闹少了,认真听讲多了;遇到老师不吭声少了,敬礼鞠躬多了……有一天,办公室的老师逗她:“刘雨欣,你看哪位老师最美?”她笑眯眯地说:“丁老师!”
丁老师深知,像刘雨欣这样的孩子岂止一个?于是,他加入了学校开展的“文明进社区”“文明交通行”“文明礼仪进小区”等活动,向市民宣讲教育经验、文明礼仪,呼吁家长严于律己,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丁老师的倾心付出,他所任教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先进班级”,1995年,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1997年被县教育局授予“十佳青年教师”。
作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头人,丁老师很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承担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任务,帮助青年教师备课、上课,还走进他们的课堂听课、评课,商讨交流。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赵林声、张婷等多名教师在省、市级科学优课评比中获奖。近年来,他还大力倡导校本教研,引导科学教师搞科研实验,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先后有多位科学教师参与省重点科学项目“做中学”的实验研究,获得县优秀成果奖;2014年5月申报的省实验课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实验的研究》获立项。2012年,他被评为县“小学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实验小学先后被评为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3年,学校开展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活动”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上展示。
不懈追求敬业美
科学课是许多人眼中的“小科”,但它却是孩子飞向科学殿堂的大门。所以每节课丁老师都细心琢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用书上的“教学建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一字一句地推敲,不断改进。科学课需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以揭示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概念,材料要准备得“丰、实、精、细”。可丁老师刚参加工作时还在乡下,没有任何的实验器材。于是他就留心收集、整理废弃的生活用品,一节废旧的电池、一段枯萎的根茎、一个小玻璃药品……它们都成了他课堂上的“嘉宾”。
1993年,他用废弃的玻璃瓶为全县上了一节观摩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由于实验材料都是孩子们亲手找来的,搞起研究他们兴趣十足,扎实有效的课堂,独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与会者一致赞誉。多年来,他还利用收集的材料自制标本、教具,并把它们借给同行和学生使用,令他们爱不释手。1990年,他在市“小学自然自制教具展评”中获优秀奖;2013年,他在省“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贰等奖。近年来,丁怀兵老师还致力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思考、提问实践、体验探究。他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同时,充分发动学生,把大自然“请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开展开放性的科学教学。这样的教学,深受学生与同行的好评,他也多次应邀在市、县执教公开课、示范课,并承办全市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他先后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市“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县“首批课堂教学标兵”,先后获得省“首届青年自然教师教学能手比赛”贰等奖、省“第二届青年教师优秀自然课评比”贰等奖、省“小学科学技术培训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省“金钥匙·2011中小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贰等奖、市“青年教师优秀自然课评比”一等奖、市“小学科学探究案例评比展示活动”一等奖……在注重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他还注意积累经验,积极撰写教学经验与反思,撰写的数十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一、贰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内蒙古教育》《教师博览》《小学教学参考》《中小学电教》等刊物上。
“人者,德为先。”丁怀兵老师,他用满腔的忠诚滋润着美丽的花朵,书写着“为人师表”的诗篇;他用醇厚的真情织就了一幅动人的画卷,铸就了一座人性至美的丰碑。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