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朱善春老师:手握一卷书香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手握一卷书香

——记新沂市邵店中心小学朱善春老师

 

  春歌繁花季,

  候候应花期。

  虽是桑榆迟来晚,

  心相系。  

  手握一卷香,

  清欢点点聚。

  今朝邂逅新教育,

  化蛹舞天地。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腔执念为书香在新教育的朝向中渐思渐朗。人生的旅途渐至不惑的时段,曾徘徊于“船到码头车到站”,也曾企盼“荡秋千”的闲散。然而,在朱善春老师的心中,早已沉淀下不了的红烛情。新教育的本真点燃了他的初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正是新教育的黄土厚金唤醒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为生命的高度,为教育的质量,朱善春老师喜欢暖如春阳的专业阅读。相遇、相知教育的专著,他喜欢翻阅《窗边的小豆豆》,在小豆豆那趣极的故事中感受着小林宗作校长大爱无痕的教育;喜欢跟随朱永新的《新教育》,凝视崇高,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喜欢翻开《静静悄悄地革命》,用心来永恒歌唱,畅想教育之旅的芳菲……人生际遇,总有几许刻骨铭心,温暖着生命,感唤着灵魂。作为乡村教育家读书会的老书友,这不,时至七点,夜色已沉,又一次在期待中点开“乡村教育家读书群”。和乡村教育家相知,耳畔若有一琴古曲,飘逸而洒脱,柔美而悠远。受“春之童话”那丰赡而深邃的精神感召,不觉神往,敲键,《想起那年盛会,想起那季花开》一文就在前不久发表在了《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上,这让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不时地拿给同事看。

  好多年,他一直是邵店小学名优教师团队“教科研骨干班”的副班长,遇到和暖的日子,他很喜欢和同事聊起教育之事,教育之文。双休日里,也时常以清欢的姿态与文缱绻——一把躺椅,一杯暖茶,一本《新教育》,再扯下一方暖润的阳光,铺开美文,一任教语款款而来,平和,静谧,洒满一身。

  为研磨高效的课堂,时常相遇再提升的瓶颈。细心的同事会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手提袋中,几乎离开不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阅读、圈点、批注,他抢占了教学理念的前沿,寻到了解读文本的奥秘。一些同事委婉地和他说,公开课是年轻人的舞台,四十不惑了,最好做个幕后英雄。而他带着童心笑谈:“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上,我要和他们年轻人一起舞蹈!”是的,一课三上,他和年轻人同课异构;城乡联谊教学,他和年轻教师一起pk;全市教学公开课,他再次呈现老语文教师的底蕴。“大胆”,“ 大方”,“ 大气”……听到特级教师的高度评价时,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也是偷着欢喜的。他悄悄地告诉身边的同事,走进《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真的让他获益良多。

  阅读已然成为习惯。他还清楚记得,那是2013年,他和“青蓝工程”结对的小季老师搭伴参与计算机培训学习。在暑期二十天里,新沂市区没个房子,休息没个去处,暑热难耐,他俩干脆钻进了新华书店,享受起了“偷读”的惬意。书店管理员还算“慷慨”,为上门的“顾客”开了绿灯。座椅上,柜台边站满了“偷读”的大人们,孩子们,角落里甚至还有人席地而坐,或是嵌上半个屁股不雅地靠坐在柜台的下边缘。他们俩刚开始挺“羞涩”的,佯装着选书、购书,后来也“大方”地挤在了一个管理员不太在意的地方,指尖拨动起了书页。林清玄的散文,曹文轩的纯美小说,倒是被他读完了好些本,后来心里还是感觉管理员的盛情难却,学习即将结束时,买下了几本莫言的小说。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对于谦的读书心境已不单纯是高瞻敬慕,而是悄然驻扎进心灵。他不仅自己喜欢做个读书人,还努力唤醒着身边的同事。作为“邵店小学教科研骨干班”副班长,他乐意倡导大家参与新教育的“三专”发展。相约专业成长的“四个一”(周写一文,月读一本,学期一课,年度一专题),周围读书的教师多了起来,大家不再完全是围着教本、教参团团转的锅碗瓢盆式的阅读,也学会了温温馨馨地在书中闲庭漫步。若说是“追星”,有盲目之嫌,倒是感觉自己真像是拥有了初恋般的热情。晨有如兰的美丽,暮有幸福的“时尚”。他和团队成员们享受着一读一写的乐趣,也不断激起自己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内驱力。

  阅读,让生命之树常青。依稀记得,那是一次邻里的家庭周末小聚,大家难得坐在一起轻松一下。聊着聊着,竟不约而同地把话题锁定在“相约星期四”,论起“真教育”。刘全主任感受最深的就是朱永新教授的师生共写随笔,然后想法设法去实施、落实。邹以虎校长说:“我们还能感受到不管走到哪里,李希贵先生的班子始终是团结的。”朱爱娟感慨和孩子的一起读写绘。张婕谈起自己读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愿多为孩子搭建锻炼的舞台,给他们创造更多历练的机会。他接过大家的话题,感慨新教育的课程开发,决心从诗歌课程开始,带着班级的小书虫们走向诗歌的天地。叶书权校长听着大家的谈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春天里,在这苏北偏远乡镇的一个小菜馆里,一群教师围坐在饭桌旁谈着邵小人新教育的“相约星期四”。这样的情景在当下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中着实不多见。

  当然,从那时起,他的诗歌社团还真的风生水起了。

  曹硕同学写了首《捉蝉虫》。

  雨过天晴,

  亮了星。

  三五小伙伴,

  相邀捉蝉虫。

  天上月迷蒙,

  林间灯朦胧。

  “哈哈,摸到一个。”

  却又一脚踩进小水坑。

  一棵树,

  两棵树,

  前行再前行。

  一个蝉虫,

  两个蝉虫,

  想着妈妈的厨艺,

  原来自己就是小馋虫。

  月突然明,

  哑了蝉声。

    他激动得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抱起曹硕,和曹硕合了影,还为曹硕写了一首诗歌《了不起》,发到了班级新教育主题帖里,还有家长微信群里。

  他还即兴为张猛同学的《路灯》和诗一首。

    路 灯(张猛) 

  夜晚,

  杆上有颗星。

  闪闪烁烁,

  不怕雨,不怕风。

  路人,

  来来往往,

  温馨前行,

  谁也不在意这颗星。

  小小的星星,

  你困倦了吗,

  为啥没了光明?

  原来,

  太阳已起床,

  你偷偷藏起了身影。

  同 行

  ――写给张猛(朱善春)

  一颗星,

  一盏灯。

  一巧构思精,

  初读似写星,

  读后却是灯。

  一颗星,

  一路灯。

  二巧情意浓,

  日出藏身影,

  奉献悄无声。

  猛儿何尝不是一颗星?

  猛儿何尝不是一盏灯?

  诗歌岁月里,

  “诗歌老师”与你同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这一个拥抱,为了得到老师相和的一首诗歌,孩子们争相吟诗作赋。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他曾经参观了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经李冰父子共同修建,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依然经久不衰地造福于四川人民。在震撼都江堰水利千年神话的同时,他也在思考着教育的本真。一国学院大师一旁道出天机——我们的教育根源是否为学生?可持久发展否?

  近年,相遇、相知、相伴新沂新教育,邵小人将攀升怎样的教育高度,坚守怎样的教育本真?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一个美好的愿景烙印在了校长和他的心里,他们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邵店小学本位、本色、课程化的 “悦阅教育一二三三三”操作体系,也真正让邵店小学形成了恒定而有深度的文化灵魂,连续十二个学期,他一直负责学校的“书香校园”工作。为形成阅读课程化,他和语文组的骨干教师围绕“诵读经典”和“整本书阅读”两个方面开始研编阅读校本课程,现已完成各年级诗歌教材《踏歌行》上下册。为保障阅读推广的优质高效,他在学校设立了“师生共读馆”,近百套新教育推荐书籍保障了班级循环共读;为满足“读有余力”的孩子,他还在各班级教室及楼道转角处设立“个性选读馆”,由班级学生自愿成立小组,承包“小书馆”,为其他同学自主择书选读提供方便。

  晨诵课开始了,你听,那“平长仄短韵绵长”的古诗文诵读,那击掌而歌的词曲韵律读,那清爽甜美的新诗诵此起彼伏。“一垄青菜,摇曳举花黄;两沟莴笋,肥硕比健壮;三五豌豆苗,紫花如蝶浅声唱。叶间虫儿语,一聊大天亮;架下雀相戏,惊飞云端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躬身挥汗雨,果蔬园中藏。”学以致用,他将孩子们的阅读暮省与校园田园生活相结合,开发田园诗歌课程,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共鸣,和孩子创作了好多田园歌谣,更带给孩子诗一样的田园生活。

  整本书阅读,他和孩子们一起赛读——比聪颖的头脑留存情节的精彩,比睿智的眼光发现故事的内涵,比有坚持的恒心去读完整本书。他为班级孩子设计了课外阅读的金、银、铜三卡。小小三张卡赋予了师生同读活动强有力的激励效应,让学生为之着迷,太多的学生在“追卡”中成了“读书迷”。作为分管读书活动的他,常常在课间休息时被换卡的学生堵在办公室。新学期,他所带的班级亲子共读走向了“围裙妈妈大课堂”、“书虫爸爸大讲坛”。每一整本书的阅读开始,孩子就开始争抢着为自己的家长报名了,家长们的热情与认真劲儿感染着班级每一孩子。庄旭妍同学的家长深有感触,他和众多的家长一样热情关注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期待通过阅读活动给自己孩子的优质成长打上深刻的烙印,期待孩子们从阅读汲取中从容面对各类升学考试及人生的诸多考场。

  晚学后,他的“新教育阅读实验班”走向“暮省”。在新教育“毛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专栏中,他所带班级的主题帖——“向着明亮那方”成为热帖。“依循四步,熬成一锅好汤”的方式呈现着班级主题帖的精彩。学生自发组成写作小组,记写阅读感受,记述班级故事,编写儿童诗歌,甚至有小组还写起了小小说。

  《课标》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0万字。而邵店小学的孩子们,阅读量早已远超出这个数字。他所带的五(4)班的孩子平均阅读的课外书本数已达50本之多,这些书多是学校研究组推荐的人文、科学、儿童文学类经典书籍,这些著作的字数平均每本在10万字左右。

  手握一卷书香,心装数十太阳。他和他的学生们在新教育实验中迎来幸福,走向完整,也必将见证辉煌!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