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蕾红)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教师节,也注定在每位老师心中留下许多不一样的回忆。这一年,他们或因疫情成为了“网课主播”,或因责任继续去往西部边陲“疫”路支教……不管现实有多少挑战,线上线下的“三尺讲台”,他们“疫”路陪伴学生成长。陕西省榆林市是扬州市对口帮扶城市。今年,扬州市梅岭小学蒋盼盼老师在榆林市横山区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坡,她用自己的方式“植树造林”,浇灌青青小苗。
她让陕北娃拥抱最新信息世界
新学期,个性阳光活泼的蒋盼盼老师又如期回到了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城关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孩子们早就听说,这位盼盼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很有趣,对这位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充满期待。
得益于国家持续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在城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孩子们拥有整齐的桌椅、明亮的教室和一台台崭新的台式一体机电脑。为了用好这些“硬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蒋盼盼带去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理念。一次特殊的课后作业,让蒋盼盼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支教信念。“我让学生去观察身边能提高和改善我们生活的电子产品,孩子们给我的答案比较单调。同样的作业,扬州的孩子们答案要丰富多彩一些,因为他们见过服务机器人、无人飞机……这些可以改变现代人生活的电子产品。”
对于陕北孩子们的答案,盼盼老师首先予以肯定。因为孩子们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运用了老师上课时所教的学习探索方法,搜集的答案虽然相对单一但却很细致。她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这里我也希望把看世界的视野代入我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当地的孩子们对课堂有更多的期待、快乐和成长的收获。比如把宇宙飞船、星球探索的奥秘、编程机器人的原理和操作,丰富课程内容,美化学习空间,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丰富的生活场景里,蒋老师相信陕北孩子也能拥抱最新的信息世界。
她期待成为“教育的使者”通联两地
除了担任城关小学的三年级四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蒋盼盼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挂职城关小学的副校长。城关小学和梅岭小学同为两地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从城关小学管理者身上,蒋盼盼不断汲取教育管理的养分,希望能够给陕北教育带去更多扬州教育的新鲜理念,呵护儿童的成长,浇灌更多的希望。“我的同事马天明老师今年也来了,他英语教学这块比较厉害,马上会在整个横山区进行公开课展示。还有张勇老师带来的韵律操《天天向上》上学期反响很好,不仅在学校推广,可能还会在横山区全区推广。”
如何让教育帮扶更加广泛、深入?蒋盼盼不断进行着教育思索与追问。她更愿意将自己和支教的老师们称做是“教育的使者”,他们要搭建一座桥梁,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联共享,借助信息技术的大平台,从“点对点”支教到“面对面”交流。“我们要持续拓展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延伸,除了我们在课堂上贡献力量,我还要搭建榆林横山区和我们扬州蜀冈-瘦西湖景区的教育桥梁,通过教研和教师合作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蒋盼盼一直坚信,只要两地携手,这一切都可以即时实现。
不舍亲情,她托清风寄问候
这位扬州85后挂职女校长的用心用情的工作态度,也赢得了当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日常生活中,当地老师们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她的生活起居。支教期间,办公室和宿舍合二为一,夜幕降临里校园,只有零星几个人。当地同事生怕她害怕,她笑着说,还有隔壁横山中学上晚自习的灯光,可以陪伴自己到晚上十点。
“有老师和学生问我,盼盼校长你想家吗?当时这个问题一下子扎中了我的心。但是我在这里的每一天不留遗憾,我回到家乡后才会不留遗憾。”蒋老师默默地将对父亲、对丈夫的思念深藏于心。作为父亲唯一的孩子,对父亲她更有一份愧疚。母亲去世后,她已是父亲的精神支柱。儿行千里父担忧,面对自己的支教选择,父亲起初有些担心,最后还是选择了全力支持。
支教期间,因为怕影响她工作,父亲总是将思念化成一条条短信,激励着她更好地工作。“他总是说,你在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吃苦在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骄傲自大,谦虚热情的和地方领导、和同事搞好关系。吃饭注意不要浪费粮食……”提到年迈的父亲,蒋盼盼的声音有些哽咽,父亲的唠叨虽然琐碎,但却是她心里最难以割舍的亲情。
见字如面,话短情长。盼盼老师说自己和同事们是“岭畔拂向陕北清新的风”,她也想托清风向父亲送去问候,他的孩子在陕北一切安好,他的孩子会在陕北更给更多的孩子带来阳光与快乐。“我们希望给当地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东西,青春、阳光、正能量……我也很珍惜和陕北的孩子们、老师们相处的每一天。”
从梅花岭畔到黄土高坡,蒋盼盼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彰显闪闪发光的青春力量和青年人的担当,为当地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
(扬州市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