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楼508办公室总是人来人往,纷至沓来。“钱导儿”,北方的同学还没进门儿化音就已经传入耳中;“钱导”,南方的同学操着略带方言的话轻敲几下门。专业学习遇到问题瓶颈,辅导员钱珺给出细致详实指导;家庭变故学费没有着落,辅导员钱珺主动借钱助渡难关;情绪低落失去信心希望,辅导员钱珺耐心纾解开导……同学们有事没事都爱来到508办公室,找钱珺辅导员聊一聊总有办法。
人师之路:以尽职获认可,用真情换真心
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钱珺留校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从象牙塔里的青涩学生转变为象牙塔的守护者,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路上,钱珺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尝试到逐渐身经百战驾轻就熟。
“一开始不知道怎么以辅导员身份与同学们相处”,工作之初只比学生年长几岁的钱珺也曾有过困惑,“后来我想,正因为我和学生们年龄差距小,或许可以更好地走进同学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虚心向其他辅导员前辈请教,积极与学生干部沟通,不断调整工作方式方法……钱珺成为来到工位最早,离开工位最晚的人。新传院的同学们都知道,辅导员钱珺的工位总会为他们敞开。正是靠这样一份对待工作的热情与真心,同学们在相处中逐渐认可接纳了这样一位年轻的大姐姐。“钱导”成为同学们表达对辅导员钱珺认可的亲切称呼。“她是我遇到的最暖心的辅导员,遇到困难总想办法帮我们解决”,有学生这样评价,“我对南师的好感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钱导”。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身为第一批“辅导员标兵”,自参加工作以来,钱珺始终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课程思政”拓荒者,她在校内最早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四力”教育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为己任,将思政教育内容和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堂。钱珺的课堂上,挤满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节节生动又专业的课程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一届届新传院学生,引领一批优秀新传学子树立崇高的新闻理想,自觉承担起新闻宣传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立足于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特色,钱珺还将树德育人与新媒体实践相结合,开创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的新路径。作为一名新传院辅导员,她胸怀“国之大者”,将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四个自信”贯穿教育工作始终。利用专业优势,钱珺创新性地搭建起网媒矩阵、内容生产、媒体联动三重平台,织密网络思政教育网,覆盖微信公众号、微博、哔哩哔哩、抖音等主流网络载体,以微视频、公益广告征集、直播访谈等丰富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先后策划“百年党史天天读”“我的家乡奔小康”全媒体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院与主流媒体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新华报业旗下网络媒体合作,注重在线教育产品的内容输出,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经师之途:以学术做基石,用专业写注脚
“为学求真,为事向善,为人尚美,方是学生们心中真正的‘大先生’……”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楼报告厅内,大师讲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场下百余名研究生新生专心聆听着这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坛,而钱珺作为主持人正在为到场师生介绍着主讲嘉宾。作为由她牵头组织,经过多方打磨的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大师讲坛已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品牌活动之一,一届又一届新传研究生从这里开启南师求学旅程。 而这场大师论坛的主讲人倪延年教授正是钱珺的博士生导师。2016年,在出色完成博士阶段的科研任务后,钱珺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并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第一位担任专业硕士生导师的辅导员。从此,“钱导”又多了一重新的意义。身份的转变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将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融入日常的辅导员工作?这成为钱珺不断思考的新问题。
培养国家需要的卓越研究生,科研是关键。钱珺深知学生科研训练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性,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有资源,她建立起“传帮带”学风引导机制,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同辈卓越榜样与学生进行学术探讨,举办百余期讲坛沙龙;鼓励优秀研究生与本科生“结对子”,进行专业引导和学业帮扶。江苏省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原本只是由南师新传学院承办的一个校级活动,在钱珺的带领策划下,历经多年培育,它一步步升级为省级、国家级的学术论坛,迄今已举办九届,并在2021与2022年连续两年获得新华网等媒体的宣传报道,成为南师新传研究生教育的一大品牌亮点。每年金秋时节,来自全国各地成百上千的新传学子被江苏省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所吸引,汇聚南师,共话学术。以各类学术活动为抓手,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钱珺的引导下爱上读书、爱上学术,学院研究生学术氛围浓厚。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促进科研导学的同时,钱珺自身也始终不忘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求索攀登。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总是将时间挤了又挤,见缝插针地学习钻研,不多的业余时光也全部投身于科研工作中,埋首于浩瀚的典籍著作,醉心于珍贵的报刊史料,研精覃思,笔耕不辍。每周三下午,钱珺都会与她所指导的研究生开展固定的读书会活动,交流一周学习心得感悟,指导师门内开展课题项目研究,这样的“周三下午见”已经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延续了六年。正是这背后所付出的异于常人的心血,使得钱珺在兼任辅导员的同时,科研成果产出仍颇为丰硕。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9项,其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政工作报刊史料整理与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1部,其中《浅谈微博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创新》《青年的代购与代购的青年》分别获得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和江苏省高校学生管理优秀著作奖二等奖;荣获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文化活动“突出贡献奖”。
2023年的六月,钱珺携手所指导的研究生走上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红毯。“钱珺老师认真、细心。她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成为了学生优秀的榜样、努力前行的方向”,伴随着现场的主持介绍词,毕业生为红毯上的钱珺献上感恩花束,这样一份饱含毕业生感激与崇敬之情的致辞也成为对她“经师”身份最好的注释。
双导人生:以无私托举后生,用初心浇灌育人
16年的高校辅导员之路,钱珺先后主持1项课程思政教改课题、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1本课程思政重点教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案例》;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优秀风采”奖等国家级奖项8项,2023年江苏省最美高校辅导员、第九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项7项,“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奖”等校级奖项19项。在钱珺的影响下,先后有21名学生赴青海、贵州、四川支教,支教成果受到中纪委、省委领导的鼓舞和肯定;共108位毕业生奔赴中西部地区,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在基层一线就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和育人效果显著。
6年的研究生导学之旅,钱珺曾获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最佳指导教师、中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11次。她所带和指导的学生获得包括南京师范大学第一个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0余项。
精通学识为“经师”,涵养德行为“人师”。当同期工作的不少同事已走上院系领导岗位时,钱珺选择坚守,继续在“经师人师”的道路上砥砺德行,“当个纯粹的一线辅导员,和学生保持最近的距离是我的初心,也能让我有更多空间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育人路径”,面对转岗等职业选择时,钱珺这么说也这么做,她用职位上的“后进”实现着“育人”的前进,“管理和科研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与我而言两者同时支撑我的成长发展,缺一不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十六年的从业路途,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的双重责任,一篇篇学术论文,一项项荣誉表彰,一场场思政活动,一句句师恩道谢……钱珺用言传身教践行着“经师人师”四个字的涵义,在南师写就一份关于育人育才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