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陈华华立足专业底色、行业特色,以“匠人之心”育“国之重器”——
共铸航空“中国心”
■本报记者 陈思洋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飞机的运载能力、航程长短和可靠性等关键要素。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陈华华看来,“研究生培养就如同打造航空发动机,唯有精心打磨好每一枚‘核心部件’,才能培养更多践行航空报国之志的一流人才。”
2010年6月,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陈华华选择成为一名辅导员。在辅导员岗位躬身耕耘13年,她始终将南航大“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内化于心,引导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国之重器和尖端科技上,为中国的航空器熔铸强劲“中国心”。
汇聚思政资源,当好航空报国“尾喷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是我国航空航天动力、能源高效利用领域及车辆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该院师生参与了我国绝大多数航空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工作。陈华华认为,“就如同飞机发动机的尾喷管决定着推进方向,如何紧扣学院专业特色,为学生讲好每一堂思政课,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责。”
从涡喷系列航空发动机的运行原理到其背后的研制故事,从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艰难起步到走上国际舞台的发展历程……作为学院“能动讲堂”策划团队成员,陈华华和同事们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等杰出校友总师、科研团队、院士、专家走上讲台,为学生带来一堂堂生动、难忘的思政课。在此基础上,她立足党课、团课、月讲评、信仰公开课等资源,精心打磨出《为祖国打造强劲的中国心》等10余节院本化课程。
为了让更多青年在科研攻关中壮筋骨、长才干,陈华华主动协助导师,将党组织、团支部建立在重大课题组和科研团队中,让党团建设与科研攻关深度融合。2022年,学院驭风排气系统纵向团支部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这个以思想引领带动科研实践的团支部,逐渐成长为思想建设先进、理论知识扎实、科研实力强劲、创新能力突出的先进团支部。该学院已陆续建成11个优秀的党组织和团支部,从中涌现了一大批青年典型,践行了“航空报国”的誓言和初心。
构建科创体系,做好创新创业“压气机”
“高强度备战过程中遭遇一次次的比赛延期,队员们难免状态起伏、焦虑迷茫,是陈老师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去年4月,南航大能源与动力学院“高机动无舵两栖航行器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回忆起从项目孵化到捧起金杯的500多个日夜,队长兰炳松充满感慨:“陈老师和团队的师兄师姐们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挑战之夜’,让团队完成了蜕变,也让我们更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发动机压气机是蓄能者,发挥着增压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是公认的“卡脖子”领域。如何瞄准国家航空发动机战略人才需求,让青年学生把科研做在大国重器上,努力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压气机”?为此,陈华华以“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逐步构建覆盖不同阶段学生的“三维一体”科创体系,为创新人才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创设平台和资源。
在陈华华脑海中,有一个“朋辈导师库”。库里有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博士生,还有高年级优秀本科生。为了让能动学院学子有更多机会聆听科研一线的声音,她辗转于学院科研办公室、教师办公室,邀请重大项目负责人担任学生的科创特聘教师。为了验证研究项目是否符合行业需求,她和指导教师往返于行业知名企业,聘请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专家学者担任企业导师。“身为辅导员,我们的功能就是‘黏合剂’,在学生每一个需要的时刻,为他们争取更多资源,寻求更多帮助。”陈华华说。
开展就业指导,建好生涯教育“燃烧室”
每年9月秋招一启动,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去向就成了陈华华最牵挂的事。“陈老师很关心大家的求职进展,除了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还会邀请就业单位进校为我们讲授求职技巧,帮我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今年6月,能源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陈耀通过本院组织的专场招聘会顺利找到了工作。他选择回到家乡,期望运用所学为中国航空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校70年来,南航人始终在“三航”创新主战场、工信事业第一线、国防科技最前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将这份“航空报国、贡献国防”的追求传递到青年一代心中,除了在校友总师公开课上带学生感受“大国重器总师造,重器总师南航造”的震撼,陈华华更专注于日常每一场微型生涯指导交流。
每年暑假,陈华华都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军工记忆”专项实践。学生们走入老厂房,寻访南航大校友航空报国的热血故事和艰苦创业的“三线精神”;身临一线,在研发基地里感受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坚定投身国防事业的远大理想。“在学生走入社会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像发动机的燃烧室一样,给他们助一把力,帮他们走得更远、更好。”陈华华说。
13年来,陈华华用温暖有力的陪伴将育人工作做到学生心里,累计陪伴58个班级2000余名学生成长成才。近3年,能源与动力学院研究生奔赴国防单位比例超过60%,向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输送研究生150人,他们正接力成长为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在陈华华的影响下,该院先后有8名学生接力成为辅导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南航使命。
“很庆幸我追求的事业和中国的发展同频共振,更欣喜的是我的学生们始终和我同向同行。”今年6月,陈华华获评2023年江苏省“最美高校辅导员”。陈华华说:“辅导员事业之于我,就像航空发动机事业之于我的学生们,使命光荣,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