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李庆国:仁心医者 以爱护“心”

作者:陈思洋 发布时间:2024-11-2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10年来,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国带领“心佑工程”团队,走过百万公里,帮助近2000名经济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重获“心”生——

  仁心医者 以爱护“心”

  ■本报记者 陈思洋 

  走进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的办公室,一块牌匾“让我护佑你的心”格外醒目。这几个字的背后,是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国和“心佑工程”团队持续10年的坚持和付出,是近2000名经济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医治,重获健康的艰辛历程。

  2014年,兼任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李庆国带领团队发起“心佑工程”健康帮扶项目,面向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帮扶救治。这一爱心工程让一群原本“大口呼吸都觉得痛苦”的孩子像同龄人一样快乐成长,也让这些孩子背后的一个个家庭从绝望走向新生。

  心有大我,心怀大爱显担当

  2014年,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刚成立没多久,来了一个才9个月大的先心病患儿——晨晨(化名)。当时,晨晨家庭经济困难,若无法及时得到医治,可能危及生命。了解具体情况后,李庆国发动医护人员为晨晨献爱心,并向院领导申请免除孩子的剩余费用。最终,孩子的医疗费用问题得到解决,手术也很成功。如今,晨晨已经10岁,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

  这件事带给李庆国很多思考。为了让更多像晨晨一样的孩子得到及时救治,他和团队发起“心佑工程”,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先心病儿童。在救助过程中,李庆国和团队成员发现,一些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做过任何检查,很多患儿出现严重症状后才送来医院。“先心病患儿那么多,早一天救治,就多一分希望。与其坐等病人上门,不如带着B超机走出医院大门,主动出击,到群众家门口提供免费筛查,把他们找出来。”从此,“心佑工程”团队便开始了深入村镇的筛查救治之旅。

  在此后的10年里,李庆国带着团队在整个苏北地区做拉网式筛查。除了在苏北开展工作,“心佑工程”也走出江苏,到全国更边远的地方。从苏北农村到青藏高原,从烈日炎炎到寒冬腊月,10年间,李庆国和团队成员先后奔赴16个省200多个市、县的偏远及经济薄弱乡镇,面向15万名儿童提供免费筛查,开展义诊和科普讲座400余场,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万多人,累计救助先心病患儿近2000名。

  “我们发起‘心佑工程’项目,就是要主动走出去,到农村,到偏远地区,到群众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让更多的先心患儿获得救治。”李庆国说,10年来,他和团队传递爱和希望的脚步从未停止。

  精进医术,打通生命新通道

  2014年,李庆国带领团队在南医大二附院组建心血管中心。在很多患者心中,李庆国是那个“把他们从鬼门关拉回来的人”。

  一天早上8点,李庆国照例精神饱满地走进诊室。整整一上午的门诊,他和往常一样耐心倾听,时常安慰,对每一个病人的问题都细致回应。而病人不知道的是,对李庆国来说,刚刚又是一个不眠夜——凌晨5点,他才刚下手术台,连夜奋战了7个小时,将一名39岁的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A型主动脉夹层,被医学界称作“死神镰刀”,在3到5分钟之内就可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2014年,我们率先在江苏提出主动脉夹层救治新理念:随到随做,半夜来就半夜做,凌晨来就凌晨做。”李庆国告诉记者,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后死亡率很高,每多1个小时,死亡率便增加1%,很多病人是等不到第二天再手术的。“对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把挽救病人的生命排在第一位,这才是金标准。”

  “不能让患者做选择题”,怀着这样的初心,科室组建之始,李庆国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和国际一流医院的理念向医院领导建议:组建心血管中心,而不是建立单独的心血管外科。“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初心不能因传统心外科、心内科的分割而受到影响。”李庆国说。

  经过10年发展,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积极探索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的疾病诊治新模式,已经形成集心内科、心外科、麻醉、重症监护、心超、心电图、心脏康复为一体的创新诊疗体系,彻底实现了对患者的一体化诊治。

  李庆国先后参加过10000多例心血管外科手术,主刀手术6000余例。2014年,李庆国及团队完成全省首例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David)手术。在他的带领下,该院心血管中心诊疗技术不断进步,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心外科年手术量突破1000例的单位,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成熟优质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能学习平台和大量的学习案例。

  育人为本,深耕教学责任田

  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多年来,李庆国主讲“外科学”“心外传奇”等本科课程。“他在课堂上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救人故事,让我们对奉献和仁心有了更加全面透彻的认识。”学生管翔说。

  多年来,李庆国始终坚守临床教学一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临床实践教学和研究生指导等工作,为医学生培养提供优质资源和平台。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都会耐心细致地边讲解边画图。他坚持追踪心血管领域临床问题最前沿的诊疗方案,带领团队积极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

  作为“心佑工程”发起人,李庆国积极支持成立“心佑育人工作坊”,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开展医学生培养,并组织各项帮扶和医学生实践活动,先后指导博士后和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100余人。

  他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聚焦学科发展趋势,高标准推进心血管外科专业建设,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团队中淬炼技术技能、涵养职业情怀。

  在他的指导下,南医大青年教师耿直获得“江苏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特等奖,获评“江苏好人”荣誉称号,学生管翔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李教授经常和我们说,做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家国情怀,要有良知。”耿直2014年就加入了“心佑团队”,如今是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的副主任医师。他告诉记者,李庆国心中一直有个目标:做最难的手术,救最需要的人;建最优的平台,走最全的路。这个目标一直鼓舞着团队每个人,共同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

责任编辑:朱璐

李庆国:仁心医者 以爱护“心”
发布时间:2024-11-2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陈思洋

10年来,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国带领“心佑工程”团队,走过百万公里,帮助近2000名经济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重获“心”生——

  仁心医者 以爱护“心”

  ■本报记者 陈思洋 

  走进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的办公室,一块牌匾“让我护佑你的心”格外醒目。这几个字的背后,是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国和“心佑工程”团队持续10年的坚持和付出,是近2000名经济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医治,重获健康的艰辛历程。

  2014年,兼任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李庆国带领团队发起“心佑工程”健康帮扶项目,面向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帮扶救治。这一爱心工程让一群原本“大口呼吸都觉得痛苦”的孩子像同龄人一样快乐成长,也让这些孩子背后的一个个家庭从绝望走向新生。

  心有大我,心怀大爱显担当

  2014年,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刚成立没多久,来了一个才9个月大的先心病患儿——晨晨(化名)。当时,晨晨家庭经济困难,若无法及时得到医治,可能危及生命。了解具体情况后,李庆国发动医护人员为晨晨献爱心,并向院领导申请免除孩子的剩余费用。最终,孩子的医疗费用问题得到解决,手术也很成功。如今,晨晨已经10岁,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

  这件事带给李庆国很多思考。为了让更多像晨晨一样的孩子得到及时救治,他和团队发起“心佑工程”,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先心病儿童。在救助过程中,李庆国和团队成员发现,一些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做过任何检查,很多患儿出现严重症状后才送来医院。“先心病患儿那么多,早一天救治,就多一分希望。与其坐等病人上门,不如带着B超机走出医院大门,主动出击,到群众家门口提供免费筛查,把他们找出来。”从此,“心佑工程”团队便开始了深入村镇的筛查救治之旅。

  在此后的10年里,李庆国带着团队在整个苏北地区做拉网式筛查。除了在苏北开展工作,“心佑工程”也走出江苏,到全国更边远的地方。从苏北农村到青藏高原,从烈日炎炎到寒冬腊月,10年间,李庆国和团队成员先后奔赴16个省200多个市、县的偏远及经济薄弱乡镇,面向15万名儿童提供免费筛查,开展义诊和科普讲座400余场,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万多人,累计救助先心病患儿近2000名。

  “我们发起‘心佑工程’项目,就是要主动走出去,到农村,到偏远地区,到群众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让更多的先心患儿获得救治。”李庆国说,10年来,他和团队传递爱和希望的脚步从未停止。

  精进医术,打通生命新通道

  2014年,李庆国带领团队在南医大二附院组建心血管中心。在很多患者心中,李庆国是那个“把他们从鬼门关拉回来的人”。

  一天早上8点,李庆国照例精神饱满地走进诊室。整整一上午的门诊,他和往常一样耐心倾听,时常安慰,对每一个病人的问题都细致回应。而病人不知道的是,对李庆国来说,刚刚又是一个不眠夜——凌晨5点,他才刚下手术台,连夜奋战了7个小时,将一名39岁的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A型主动脉夹层,被医学界称作“死神镰刀”,在3到5分钟之内就可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2014年,我们率先在江苏提出主动脉夹层救治新理念:随到随做,半夜来就半夜做,凌晨来就凌晨做。”李庆国告诉记者,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后死亡率很高,每多1个小时,死亡率便增加1%,很多病人是等不到第二天再手术的。“对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把挽救病人的生命排在第一位,这才是金标准。”

  “不能让患者做选择题”,怀着这样的初心,科室组建之始,李庆国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和国际一流医院的理念向医院领导建议:组建心血管中心,而不是建立单独的心血管外科。“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初心不能因传统心外科、心内科的分割而受到影响。”李庆国说。

  经过10年发展,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积极探索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的疾病诊治新模式,已经形成集心内科、心外科、麻醉、重症监护、心超、心电图、心脏康复为一体的创新诊疗体系,彻底实现了对患者的一体化诊治。

  李庆国先后参加过10000多例心血管外科手术,主刀手术6000余例。2014年,李庆国及团队完成全省首例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David)手术。在他的带领下,该院心血管中心诊疗技术不断进步,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心外科年手术量突破1000例的单位,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成熟优质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能学习平台和大量的学习案例。

  育人为本,深耕教学责任田

  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多年来,李庆国主讲“外科学”“心外传奇”等本科课程。“他在课堂上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救人故事,让我们对奉献和仁心有了更加全面透彻的认识。”学生管翔说。

  多年来,李庆国始终坚守临床教学一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临床实践教学和研究生指导等工作,为医学生培养提供优质资源和平台。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都会耐心细致地边讲解边画图。他坚持追踪心血管领域临床问题最前沿的诊疗方案,带领团队积极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

  作为“心佑工程”发起人,李庆国积极支持成立“心佑育人工作坊”,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开展医学生培养,并组织各项帮扶和医学生实践活动,先后指导博士后和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100余人。

  他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聚焦学科发展趋势,高标准推进心血管外科专业建设,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团队中淬炼技术技能、涵养职业情怀。

  在他的指导下,南医大青年教师耿直获得“江苏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特等奖,获评“江苏好人”荣誉称号,学生管翔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李教授经常和我们说,做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家国情怀,要有良知。”耿直2014年就加入了“心佑团队”,如今是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的副主任医师。他告诉记者,李庆国心中一直有个目标:做最难的手术,救最需要的人;建最优的平台,走最全的路。这个目标一直鼓舞着团队每个人,共同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