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董晓娟 吉顺梅 丁晓舟)在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喜欢读书,喜欢蹲下来,倾听孩子,读懂孩子,力求走进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被看得见。她就是托班孩子眼中最亲昵的郑文兰老师。
记得住每个孩子的乳名
每当接到一个新班级,郑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熟悉孩子的小名,熟悉孩子的生活习惯,用温暖的目光给孩子以勇气,呼唤他们的小名。“孩子们,我知道你们的小名,你叫柚柚。”李欣芮小朋友咧嘴笑了;“你叫一一。”郭栩瑞小朋友羞涩地点头;“你叫三宝。”孩子们点点头,似乎在说这没难度;她笑着看向王中熠小朋友,刚准备说,没想到大家异口同声:“乔治!”“哈哈!对了!”在郑老师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中,孩子们少了距离感和拘束,很快就融入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
托得住每个孩子的起点
2024年9月,郑老师接手了新办的托班,这对于30多年教龄的她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与挑战。她主动阅读托育课程方面的书籍,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她总是用爱和鼓励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田,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刚开始,有的孩子会怯怯地看着她,一脸的警惕和不信任,这时她会给孩子一个微笑或拥抱。一天天,一次次,每一个托班的小宝贝都喜欢上了“小小班”这个温暖的家。
看得见每个孩子的成长
郑老师喜欢向孩子们学习,记得乔治小朋友不会做小兔子耳朵的动作,墩墩小朋友教他:“你先出一个‘1’,然后再出一个‘1’,小兔的耳朵就做好啦!”郑老师让墩墩小朋友也教会了大家,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知道“我很棒,我愿意与老师和同伴一起分享”。她每天给孩子们阅读故事,引导家长参与亲子阅读,鼓励小宝贝们在集体前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托班里的许多孩子刚来时都带尿不湿,郑老师给他们建了一个“尿不湿大军群”,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尿不湿戒断的时机和相关策略,表扬一个个离开尿不湿的孩子,让家长们也能看到孩子们的成长。
记录每个孩子的“哇”时刻
郑老师认为,每个老师都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盘点自己的生命历程。她勤于反思,积极动笔,QQ空间里记了大约600篇原创日志,日志里有对班上每个孩子的画像、解读和寄语,有她对自己班级管理的一些体会,有班上孩子的点滴进步、童言稚语、班级活动的一些小花絮,以及她自己诗意、质朴生活的“小确幸”……4万多的访客量承载了满满的感动。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郑老师主持的《小班幼儿在私密区的案例研究》《中班区域活动中民间游戏材料投放的案例研究》《小班语言活动中选用海安童谣的案例研究》等课题先后被海安市级立项并结题,多篇文章在省级报刊杂志发表。她也在观察、解读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童心和信心。郑老师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或奔跑,或大步流星,或且行且思,奔向美好的明天。她愿意守护在孩子们的身边,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被看得见!


(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