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江苏省黄埭中学设立“红色印记·育人先锋”孵化站,立足“水泽”教育办学特色,明确“红心逐梦,引领发展,泽养人生”的建设理念——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该校组织教师参观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
■本报通讯员 鲁衍春 朱海明
江苏省黄埭中学创办于1929年,学校前身为“吴县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学校首任校长沈炳魁是中共地下党员,入党介绍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作为一所由共产党人创办的学校,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从一开始就奔涌在乡师的血液中。
进入新时代,埭中基于地处江南水乡古镇的地域文化特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以“水泽”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此,学校党总支近年来立足百年革命精神传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红色基因融入“水泽”教育体系,积极打造红色课程,激活红色元素,弘扬埭中红色文化。
自2018年起,该校党总支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实施五年规划,设立“红色印记·育人先锋”孵化站,立足“水泽”教育办学特色,秉持“红心逐梦,引领发展,泽养人生”的建设理念,确立“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目标。
在建设“孵化站”的过程中,埭中依托学校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通过建设红心逐梦苑先锋阵地,创建红心小分队、红烛先锋岗、红色服务站等3个党员先锋号,营造红色文化场域,孵化育人先锋,开展“水泽”教育,构建“泽养”德育体系,打造“活水”课堂,推进“爱心”工程,将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如今,“红色印记·育人先锋”孵化站已成为江苏省黄埭中学党总支打造的特色党建品牌。
建设“红心逐梦苑”,营造文化场域
建立红心逐梦校史陈列馆。学校充分利用校史馆、乡师园等场所开展红色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宣传埭中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抗日救国行动、民族解放战争的英勇事迹,并将其融入新教师培训内容和新生入校必学内容。2021年6月,学校被评为首批“苏州市中小学红色印记学校”。校史陈列馆免费向区内外开放,先后接待师生达3000多人次。
建设红心逐梦党群活动室。党群活动室内建有入党誓词墙、廉洁文化宣传墙、优秀党员宣传墙和“四有”好老师宣传墙等,学校党支部依托党群活动室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弘扬党的精神谱系,锻炼教师党员队伍,积极开展学习教育,使党群活动室成为红心逐梦领航先锋的宣传阵地。
打造红心逐梦党建文化墙。承泽楼“光辉历程·不忘初心”文化墙设置“海棠花红”的徽标,以丰富多彩的展板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营造良好的党史文化学习氛围,提升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设置“冯梦龙作品与吴地文化”“创造宣言”“少年中国说”等文化墙,有效传递和体现学校的文化精神,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此外,埭中还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将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擦亮“苏州科学家日”特色品牌,认真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学校的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积极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
建立“红心小分队”,开展“水泽”教育
组建“红色印记”讲师团队。埭中建立校内、校外两支讲师团队。校内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合格接班人”和“学好‘四史’,传承薪火,培育英才”等项目,书记、校长带头讲述红色校史,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校外以名人故居、纪念馆等文旅资源为载体,组建讲师团队,赴冯梦龙纪念馆及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水上廉政课堂”的小小游船等地开展学习教育。
培育“水泽”好教师团队。学校现有7个党员名师工作室,以问题为导向,以课堂为载体,以科研为路径,以“酶化—内应”式教学范式培育“水泽”好教师共同体,以协同型生长实现成员的跨越式发展。以名师为引领,带动全体教师队伍凝练“泽养人生”的教育追求,发扬“滴水穿石”的专注精神,注重“海纳百川”的学识积淀,培育“因势利导”的教育智慧。2020年9月,学校“水泽”好教师团队获批苏州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2023年4月被评为首批苏州市“四有”好教师优秀重点培育团队。
激发“活水”课堂活力。加快推进苏州市“四有”好教师优秀重点培育项目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完成“党员管理先锋岗”授牌工作,在“活水”课堂观摩活动中,引导党员教师踊跃开设示范课。与在职教师党员签订“立足岗位作贡献”岗位任务书,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硬的教师团队。
淬炼“初心”圆梦支教团队。近年来,学校顾明、程仕然、王建华、邢入德等教师先后远赴新疆、贵州等地支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为中西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锻造“大思政”育人团队。埭中在设立政治学习室的基础上,充分借助苏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联盟和苏州市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育人研究联盟两大平台,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培根铸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党总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及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大思政课”的建设要求,以党员教师骨干为主力,将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将学科与思政相结合,以家校社实践育人一体化助力思政工作由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努力实现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2023年,学校被评为首批“苏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联盟”学校。
多年来,孵化站通过构建从省市级名优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到新上岗青年教师的“金字塔式”教师成长新格局,积极引领教师发展,同时依托李廷栋院士工作站、省市级课程基地、市“四有”好教师培育团队和7个市区级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为不同层次和不同潜质的教师搭建4个平台,分别为全体教师基础班、青年教师研修班、骨干教师提升班、名优教师领航班。当前,孵化站已培育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
设立“红烛先锋岗”,探索育人路径
开展红烛先锋岗领航活动。埭中党总支发起红烛先锋岗领航行动,开设党员课堂示范岗和党员管理示范班,依托学校李廷栋院士工作站、课程基地建设、前瞻性项目建设等打造“活水”课堂。5年来,在校级领导班子、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常态化、制度化开设200多节党员示范课、精品课,进一步展示党员风采,树立课堂标杆,营造“学、教、超”的氛围,引领全体教师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开展红色微党课领航活动。党总支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各类学习教育,通过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讲、党员人人讲的形式打造党员微党课,引导党员教师自觉投身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之中。
开展红色微团课领航活动。学校团委开展“党员上团课”领航活动,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共青团先后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优秀中学(中职)共青团组织称号。5年来,近200名学生分别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江苏省魅力团支书、苏州市最美中学生、苏州市魅力团支书、苏州市十佳阳光少年、苏州市社团之星、苏州市三好学生、区三好学生、区优秀共青团员、区优秀学生干部等;学生在国家、省、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近1000人次,学校成为华东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等20多所知名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此外,埭中开设校本课程50多门,设立社团近90个,学生参与率达100%。其中“地质探究社”荣获苏州市高中组十佳社团称号,“爱心公社”荣获苏州市十佳社团,“解心阁心理社”荣获苏州市明星社团。
创建“红色服务站”,推进爱心工程
创建红色志愿先锋站。学校组建“暖心”志愿服务团。多年来,服务团赴社区、企业等开展志愿服务,先后与长泾村、胡桥村、科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结对活动,送教上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设立红色筑爱先锋站。以“不让一个思想行为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为目标,重点关注心智困难学生的情感,积极组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利用家访、谈心谈话、线上交流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实现有疑问“零距离”解答,有建议“心贴心”交流。由该校党员教师郭青林领衔的苏州市心理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解心阁”心理社,每周开展活动,该社荣获苏州市“十佳社团”、苏州市“明星社团”等称号。学校获评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作示范学校、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
长期以来,埭中不断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建为统领,凝心铸魂、聚智赋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学校已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航天青年科技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省、市级以上荣誉近30项。
该校校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