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同毓读书,共遇美好

——徐州市铜山区区域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验路径

作者:杜庆峰 发布时间:2025-04-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徐州市铜山区同毓读书社成立于2021年10月。同毓有三层含义:第一,同毓是“铜育”的谐音,代指铜山教育。第二,“同毓”有“共同育化”之意,指师生在共读共写中开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第三,毓表示自发生长、繁茂美好的样态,同毓含有一起遇见美好的意思。概括地说,同毓就是“凝读书共同体之群力,塑铜山教育繁荣美好的教育样态”。创办4年来,同毓读书社不仅是一个阅读共同体,更是读书者的精神家园,还是一条以“教师阅读为切入点,深化学生阅读,带动家长阅读,丰盈阅读内涵,美化书香环境,优化区域生态”的实验路径。

读书分享活动

  以教师发展带动家校社共同提升 

  我们重视阅读,但没有止步于阅读本身,而是着力将阅读与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学术写作有机融合,通过“以读促教、以读促研、以读促写”的循环赋能,助力教师在专业阅读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素养提升、促进共生共长。我们重视教师发展,同时更着眼于构建育人生态。以培育“铜山好学生”为核心目标,构建“铜山好教师、铜山好家长、铜山好校长”三维支撑体系,通过师生共读计划、亲子阅读工程、阅读指导师培养等多元路径,推动家校社协同发展、有机融合。

  儿童“阶梯阅读”旨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匹配最具适切性的书籍。在儿童阅读发展的每个关键期,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精神食粮。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项目给予我们深刻启迪:通过教师与学生共读童书,将阅读内容课程化,使各阶段儿童获得适宜的精神养料。为此,铜山区三堡实验小学“读写说绘”课程、大学路实验学校“做中学”课程基地、新区实验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等创新实践,都努力精准契合学生的生命成长节律。

  教师“阶梯阅读”是提升其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专业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塑造了教师的精神底色,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在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书籍滋养,也需要匹配差异化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各阶段的专业成长目标。

  教师要沿着自己的“阶梯”攀登,更要沿着学生的“阶梯”引领他们向上。教师的阅读态度与行为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轨迹。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播下阅读的种子;善于读书的教师,如阳光雨露般润泽学生的成长历程;重视阅读推广的教师,能让学生在书香浸润中绽放生命的光彩。比如,铜山区清华中学教师沈红、戚晓玮坚持师生共读经典、共写心得、共享感悟,她们所带班级的学生3年累计阅读100本书,在遨游书海中获得全面发展。

  学生的书香气质,不仅靠教师的个体努力,更需要系统的课程支撑。我们积极推广新教育实验的“晨诵、午读、暮省”阅读模式。大许实验小学开发乡土诗词课程,让平凡的晨读焕发人文光彩;新区实验小学扎实推进午间深度阅读工程,编纂校本教材《经典润童心》,建立分年级阅读体系,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形式推动阅读真正走向纵深。

  让阅读覆盖区域教育每一处角落 

  早在2006年第二届读书峰会期间,我们就向全区发出“与书为友,以书会友”号召,热爱阅读的教师们自发聚拢,川上书院、望舒小筑、博约书社等阅读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1年10月,覆盖全区的阅读共同体同毓读书社应运而生。各校读书社领衔人通过开展“同毓领读·行知先生”“同毓领读·大概念教学”等专业主题阅读活动,突破教师发展瓶颈;开展“同毓领航·培养卓越口才”“同毓领航·营造书香校园”等实践探究活动,破解教育困境,在全区形成“跟着同毓一起读”“跟着同毓一起研”的良好氛围。继而,设立同毓编辑部,创办《同毓》杂志,开辟“同毓e播中心”,开发“同毓视频号”,创建“同毓大讲堂”,构建立体化教师发展平台。

  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是展示教师阅读成果的专属平台,也是我们精心培育教师精神家园的沃土。秉持“发现种子,言说榜样”的宗旨,我们持续开展“教师之爱·生命叙事”“课程之美·生命叙事”等系列征文演讲活动,相继发掘出一批扎根乡土的教师典型:既有拥有研究生学历坚守乡村教育12年的校长袁大金,也有在语文教学天地修心育人的教师贺敏;既有坚守教育初心、筑梦乡村的追梦人秦艳红,也有从机械专业转型心理教育的守护者刘慧慧……这些星火散布在广袤乡村,以阅读滋养专业成长,在躬身实践中创新教育图景,用岁月书写育人故事,凭赤诚之心重塑区域教育生态。

  构建家校社同频共振的阅读磁场。我们倡导每所学校举办读书节活动,通过开展“经典诗词”亲子诵读、“经典故事”亲子再现、“我手写我心”亲子读写绘等活动,为家庭搭建展示舞台;举办各类读书会,邀请名师进校园为师生、家长开讲;依托“彭城好爸妈”平台,为家长推送书香家庭的精彩故事;开展“悦读好爸妈”“最美小书房”“最美书香家庭”评比,激励家长与孩子共沐书香,引导家庭打造专属阅读空间,营造“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立体阅读生态。在此过程中,校长是家校共读的设计者,教师是家校共读的领航者,家长是亲子共读的参与者。三力协同,织就一张联结儿童成长、家庭教育、社会文明的阅读网络,让书香浸润城市肌理,帮助每个生命畅享幸福完整的“书式”生活。

铜山读书峰会

  搭多彩舞台推动全体阅读 

  对教师而言,阅读肩负着向外传递的使命——用精彩的展示感染人、带动人,引领更多师生与家长走向诗意远方。二十载读书峰会,我们创新了10余种阅读表达形式,如我的阅读报告、经典再现、辩论当歌、阅读微讲堂、即兴抒怀、开讲了、校长讲堂、见字如面、读书人大赛等。从滋养生命成长的维度梳理这些实践经验,我们将其提炼为“知情美思”4大维度,在阅读与表达的良性互动中构建完整育人生态。

  我们倡导教师开展深度阅读。对教师个体,我们每年分享“阅读报告”,让教师梳理自己这一年度的阅读情况,在反思交流中完善阅读菜单。对教师群体,我们每年从“经典、管理、教学、科研、心理、人类”6方面推荐教师阅读书目,并围绕其中一本进行展示,形成系列。比如,第十五届峰会上共读孔子,第十六届峰会共读孟子,第十七届峰会共读《学记》,第十八届峰会共读王阳明,第十九届峰会共读陶行知,第二十届峰会共研中国书法。通过系列共读,我们引导教师将教育的根脉深深扎进传统文化中,引导他们形成体系化认知。

  我们结合年度主题开展即兴抒怀、读书人大赛和辩论赛系列思维碰撞活动,有效激发教师的深度思考。例如,在第十七届读书峰会期间,全区共读朱永新教授《未来学校》后创新举办“教师VS机器人——2035年跟谁学更好?”主题辩论赛,通过观点交锋,引发大家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同时,设置开讲了、名师面对面和校长讲坛等专业发展平台,多维度拓宽教师成长路径。

  我们用好舞台情景剧这一富有特色的展示形式,紧扣年度阅读主题精心创编相关剧目。从第十五届峰会的《平凡的世界》到第十七届峰会的《爱满天下》,从第十八届峰会的《我心光明》到第十九届峰会的《流动的书桌》,直至第二十届峰会的《解字作书,通文立德》,通过寓教于艺的表达方式,既葆有教育的专业特质,又在艺术转化中实现认知重构,助力教师获得更多滋养。

  二百所校园书声琅琅,二十届峰会文脉绵延。我们始终坚信:读书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的教育。阅读不仅促进学生的生命进阶,更助力教师的专业跃升。我们以共生目标回应“为何读”的追问,用成长阶梯破解“读什么”的困惑,借网络管理突破“怎样读”的瓶颈,以主题活动深化“深入读”的实践。阅读为生命培根铸魂,文化为学校精神立魂。我们将矢志把校园打造成最美的精神家园,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朱璐

同毓读书,共遇美好
——徐州市铜山区区域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验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3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杜庆峰

  徐州市铜山区同毓读书社成立于2021年10月。同毓有三层含义:第一,同毓是“铜育”的谐音,代指铜山教育。第二,“同毓”有“共同育化”之意,指师生在共读共写中开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第三,毓表示自发生长、繁茂美好的样态,同毓含有一起遇见美好的意思。概括地说,同毓就是“凝读书共同体之群力,塑铜山教育繁荣美好的教育样态”。创办4年来,同毓读书社不仅是一个阅读共同体,更是读书者的精神家园,还是一条以“教师阅读为切入点,深化学生阅读,带动家长阅读,丰盈阅读内涵,美化书香环境,优化区域生态”的实验路径。

读书分享活动

  以教师发展带动家校社共同提升 

  我们重视阅读,但没有止步于阅读本身,而是着力将阅读与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学术写作有机融合,通过“以读促教、以读促研、以读促写”的循环赋能,助力教师在专业阅读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素养提升、促进共生共长。我们重视教师发展,同时更着眼于构建育人生态。以培育“铜山好学生”为核心目标,构建“铜山好教师、铜山好家长、铜山好校长”三维支撑体系,通过师生共读计划、亲子阅读工程、阅读指导师培养等多元路径,推动家校社协同发展、有机融合。

  儿童“阶梯阅读”旨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匹配最具适切性的书籍。在儿童阅读发展的每个关键期,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精神食粮。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项目给予我们深刻启迪:通过教师与学生共读童书,将阅读内容课程化,使各阶段儿童获得适宜的精神养料。为此,铜山区三堡实验小学“读写说绘”课程、大学路实验学校“做中学”课程基地、新区实验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等创新实践,都努力精准契合学生的生命成长节律。

  教师“阶梯阅读”是提升其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专业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塑造了教师的精神底色,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在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书籍滋养,也需要匹配差异化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各阶段的专业成长目标。

  教师要沿着自己的“阶梯”攀登,更要沿着学生的“阶梯”引领他们向上。教师的阅读态度与行为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轨迹。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播下阅读的种子;善于读书的教师,如阳光雨露般润泽学生的成长历程;重视阅读推广的教师,能让学生在书香浸润中绽放生命的光彩。比如,铜山区清华中学教师沈红、戚晓玮坚持师生共读经典、共写心得、共享感悟,她们所带班级的学生3年累计阅读100本书,在遨游书海中获得全面发展。

  学生的书香气质,不仅靠教师的个体努力,更需要系统的课程支撑。我们积极推广新教育实验的“晨诵、午读、暮省”阅读模式。大许实验小学开发乡土诗词课程,让平凡的晨读焕发人文光彩;新区实验小学扎实推进午间深度阅读工程,编纂校本教材《经典润童心》,建立分年级阅读体系,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形式推动阅读真正走向纵深。

  让阅读覆盖区域教育每一处角落 

  早在2006年第二届读书峰会期间,我们就向全区发出“与书为友,以书会友”号召,热爱阅读的教师们自发聚拢,川上书院、望舒小筑、博约书社等阅读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1年10月,覆盖全区的阅读共同体同毓读书社应运而生。各校读书社领衔人通过开展“同毓领读·行知先生”“同毓领读·大概念教学”等专业主题阅读活动,突破教师发展瓶颈;开展“同毓领航·培养卓越口才”“同毓领航·营造书香校园”等实践探究活动,破解教育困境,在全区形成“跟着同毓一起读”“跟着同毓一起研”的良好氛围。继而,设立同毓编辑部,创办《同毓》杂志,开辟“同毓e播中心”,开发“同毓视频号”,创建“同毓大讲堂”,构建立体化教师发展平台。

  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是展示教师阅读成果的专属平台,也是我们精心培育教师精神家园的沃土。秉持“发现种子,言说榜样”的宗旨,我们持续开展“教师之爱·生命叙事”“课程之美·生命叙事”等系列征文演讲活动,相继发掘出一批扎根乡土的教师典型:既有拥有研究生学历坚守乡村教育12年的校长袁大金,也有在语文教学天地修心育人的教师贺敏;既有坚守教育初心、筑梦乡村的追梦人秦艳红,也有从机械专业转型心理教育的守护者刘慧慧……这些星火散布在广袤乡村,以阅读滋养专业成长,在躬身实践中创新教育图景,用岁月书写育人故事,凭赤诚之心重塑区域教育生态。

  构建家校社同频共振的阅读磁场。我们倡导每所学校举办读书节活动,通过开展“经典诗词”亲子诵读、“经典故事”亲子再现、“我手写我心”亲子读写绘等活动,为家庭搭建展示舞台;举办各类读书会,邀请名师进校园为师生、家长开讲;依托“彭城好爸妈”平台,为家长推送书香家庭的精彩故事;开展“悦读好爸妈”“最美小书房”“最美书香家庭”评比,激励家长与孩子共沐书香,引导家庭打造专属阅读空间,营造“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立体阅读生态。在此过程中,校长是家校共读的设计者,教师是家校共读的领航者,家长是亲子共读的参与者。三力协同,织就一张联结儿童成长、家庭教育、社会文明的阅读网络,让书香浸润城市肌理,帮助每个生命畅享幸福完整的“书式”生活。

铜山读书峰会

  搭多彩舞台推动全体阅读 

  对教师而言,阅读肩负着向外传递的使命——用精彩的展示感染人、带动人,引领更多师生与家长走向诗意远方。二十载读书峰会,我们创新了10余种阅读表达形式,如我的阅读报告、经典再现、辩论当歌、阅读微讲堂、即兴抒怀、开讲了、校长讲堂、见字如面、读书人大赛等。从滋养生命成长的维度梳理这些实践经验,我们将其提炼为“知情美思”4大维度,在阅读与表达的良性互动中构建完整育人生态。

  我们倡导教师开展深度阅读。对教师个体,我们每年分享“阅读报告”,让教师梳理自己这一年度的阅读情况,在反思交流中完善阅读菜单。对教师群体,我们每年从“经典、管理、教学、科研、心理、人类”6方面推荐教师阅读书目,并围绕其中一本进行展示,形成系列。比如,第十五届峰会上共读孔子,第十六届峰会共读孟子,第十七届峰会共读《学记》,第十八届峰会共读王阳明,第十九届峰会共读陶行知,第二十届峰会共研中国书法。通过系列共读,我们引导教师将教育的根脉深深扎进传统文化中,引导他们形成体系化认知。

  我们结合年度主题开展即兴抒怀、读书人大赛和辩论赛系列思维碰撞活动,有效激发教师的深度思考。例如,在第十七届读书峰会期间,全区共读朱永新教授《未来学校》后创新举办“教师VS机器人——2035年跟谁学更好?”主题辩论赛,通过观点交锋,引发大家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同时,设置开讲了、名师面对面和校长讲坛等专业发展平台,多维度拓宽教师成长路径。

  我们用好舞台情景剧这一富有特色的展示形式,紧扣年度阅读主题精心创编相关剧目。从第十五届峰会的《平凡的世界》到第十七届峰会的《爱满天下》,从第十八届峰会的《我心光明》到第十九届峰会的《流动的书桌》,直至第二十届峰会的《解字作书,通文立德》,通过寓教于艺的表达方式,既葆有教育的专业特质,又在艺术转化中实现认知重构,助力教师获得更多滋养。

  二百所校园书声琅琅,二十届峰会文脉绵延。我们始终坚信:读书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的教育。阅读不仅促进学生的生命进阶,更助力教师的专业跃升。我们以共生目标回应“为何读”的追问,用成长阶梯破解“读什么”的困惑,借网络管理突破“怎样读”的瓶颈,以主题活动深化“深入读”的实践。阅读为生命培根铸魂,文化为学校精神立魂。我们将矢志把校园打造成最美的精神家园,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