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扬大校友给力 “准医生们”就业观念转变

作者:赵云娟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名牌校友回校 庆扬大110年校庆

近期,扬州大学即将迎来其110周年校庆,众多扬大杰出校友纷纷回到母校,4月19日,广东省开平市蚬冈镇玲珑医院副院长,中共杰出党员董淑猛回到扬州大学医学院,亲自为其学弟学妹解答就业方面的疑惑,帮助“准医生们”正确定位职业价值。

据了解,董淑猛2004年扬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从事麻风病治疗康复工作。他秉持“成为麻风病人的好儿女”的信念,甘冒被传染麻风病的风险,坚持每天为60多名麻风病人作检查。面对医院地处偏远、交通通讯不便、医疗设备简陋等困难,他迎难而上,自己下田种菜,解决生活之需,带动病人们编灯笼、搞联欢,活跃气氛,让玲珑医院充满家的温馨。他和妻子不仅把婚礼办在麻风村,还把家也安在麻风村。他扎根基层的事迹,被社会大众所肯定,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杰出人物;2007年荣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江门市第一届“爱在江门”十佳人物,去年他更是应卫生部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做了先进事迹报告。

“其实毕业生的工作机会还是有很多的,乡镇医院、城市社区医院、大学生村医等等都是很紧缺的,但是很多毕业生都觉得呆在这些地方自身价值不能体现,非要往大医院挤,言必三甲,造成人才断层现场,有的地方缺人才,人才却不肯去,有的地方人才剩余,人才却拼命想进。”董淑猛首先指出了“准医生们”面对的就业环境,接着他以自身经历告诉即将走出校门的校友们,一个人只有找到最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岗位,才是最好的岗位,才能最发光发热,并学长身份鼓励学弟学妹们,“我在基层工作了8年,感受很深,我相信,如果你们愿意将青春挥洒在最需要人才的基层上,人生价值将会在基层的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取得的成绩一定会更加辉煌。”

“要做好基层工作,让青春在基层闪光,首先需要能担当能吃苦,其次要有坚守的勇气,最后要有荣辱不惊的淡定”,这是董淑猛最后向学弟学妹做得告诫,简单的几句话,总结了他为克服总总困难所做的努力,笔者很是佩服董淑猛的豁达。

妇产应届一位张姓毕业生在与学长董淑猛的交谈之后,确定了自己在二线医院的工作,“我一方面考了研究生,一方面在昆山下面的一个二线医院找工作,一开始我还犹豫不定,学长的事迹,让我很感动,刚刚和学长闲谈过后,我更是明白了扎根基层的意义,所以我决定去工作,尽快投入基层工作中去”。

同样考上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小周也选择了在家乡常熟工作,真正促使小周决定在小医院就业的却是董淑猛决心留在麻风医院的理由,“如果当初我留在城里当医生,那么今天我就是人才济济的大医院的普通一员,可有可无,但是对于那些麻风病人,我却是他们百分之百的依靠”,小周也想成为像学长一样的人,在乡村给那些看不起病的人看病。

改变就业观教育是普通医学院校针对高年级进行的传统做法,然而,扬大医学院却决定“首开先河”将教育面向新生。学院曾组织新生收看以该院04届毕业生董淑猛事迹为题材、并获“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最高奖的电视片《青春无悔》,以落户麻风村热心为麻风病人服务的新时代的吴登云--董淑猛的事迹教育学生。

院党委副书记赵春丹表示,基层是指社会组织中最低或较低层的一级组织,是一个相对概念,强化大学生基层意识有“三点要求”,即:到基层就业、从事基础性工作、深入基层与服务基层,无论大学生将来在何层次就业均要有基层就业的意识。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象,毕业生不愿下基层是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基层意识教育应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核心。她认为该教育有一个过程,不能指望各年级毕业前的突击灌输,而要从低年级便开始进行,经过较长时间教育与自我教育、课堂教育与实践体悟,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扬州大学医学院)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