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扬大学生捡垃圾 十年捐出20万资助“山里娃”(图)

作者:张运 陈咏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哪怕干最脏最苦的捡垃圾的活,想到能为山里的孩子们做点事情,也许还能改变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苦点累点也就不觉得了

清贫学子们捡垃圾卖钱支持“山里娃”

山里的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是大学生们支教的动力

陈咏 摄转自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7月29日讯“十年的支教经费20多万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攒的。”26日,志愿者小李同学一边整理着手里的“毛票”,一边讲着自己的“生意经”:“喝完的矿泉水瓶回收起来,废旧书本、纸张收集起来,打工洗碗刷盘子,举办义演拉赞助,只要手不闲着,钱自然一点一点变多。”暑假到来,像往年一样,扬州大学能动学院、农学院等学院众多青年志愿者们又开始忙碌了。十年来,他们通过捡垃圾等辛苦的方式,默默进行着贫困山区的支教活动,累计为山区的孩子捐款20余万元。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龚冲小学位于大别山北麓,学校一直没有宿舍,很多孩子每天走几十里山路到校上课。他们没出过大山,没见过大楼,不知道什么是麦当劳、肯德基,不懂得互联网、电脑为何物……多年前,扬州大学志愿者们了解到龚冲小学的情况,他们自发组成支教小分队,每到假期,便来到大别山深处开展支教。教孩子们知识,给孩子们讲故事,跟孩子们玩耍,让孩子们知道大山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

“破旧的桌椅,白灰抹的黑板,一张双层床睡4个人,光着脚丫上学的孩子,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突然出现在眼前,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谈起进行义务支教的初衷,来自大城市的“90后”志愿者小李同学说。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山外的世界,大学生们把许多新鲜的东西带到了大山里。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学习机等,让山里娃大开眼界,一批最新的教学器材搬上了课堂,变形金刚、洋娃娃、战斗机器人,孩子们分到了各种从未见过的玩具。

“姐姐,摩天轮真的有那么大吗?”嘴里含着甜津津的糖果,一个小女孩腼腆地拉着小李的手问道。看到孩子们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大学生们觉得,自己吃再多的辛苦,都非常值得。“活动所有经费都是我们自己筹集的,利用课余勤工俭学,想尽一切办法攒钱,哪怕干最脏最苦的捡垃圾的活,想到能为山里的孩子们做点事情,也许还能改变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苦点累点也就不觉得了。”小李说,“当能够满足孩子们如饥似渴的好奇心时,我和队友们一样,特别有成就感,也觉得这个假期过得特别充实、有意义。”

记者了解到,十年来,支教小分队由最初的18人发展到上百人。他们的足迹触及安徽、陕西等多个省份。虽然队员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前辈”离开,“后辈”继承,到山区支教,给孩子们的“阳光”承诺,却从未中断过。

有人说,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一无所成。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