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农大学生帮农民养出生态山鸡

作者:许天颖 赵烨烨 谈洁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松针育鸡、鸡粪育林。南京农业大学几名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为溧水县孔家村农民打造了一套生态养殖方案,将普通家鸡变成了“生态山鸡”,每斤可以多卖15元。

南京溧水县孔家村毗邻“国际慢城”桠溪镇。去年9月份,南京农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来到该村时发现,该村可耕种土地分散,7000多亩林地多覆盖着东北松。由于东北松是国家明令禁止砍伐的保护树种,村民们难以在树林中耕种其他农作物。

南农实践服务团的学生们来自农学、动物医学、食品技术和经济管理等不同的院系,在对孔家村进行了充分调研、并与专业指导老师反复探讨之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

“松针磨粉是鸡的绝佳饲料,而鸡粪又可成为松林的天然肥料。”团队的白徐林佩同学是南农动物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让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松针育鸡”方案。于是团队决定,结合当地松树林地资源丰富的生态优势,将普通的家鸡放养在大片松林中,探索“松针育鸡、鸡粪育林”的循环农业模式。

有着养鸡致富梦的村民陶玉财听到这个建议非常兴奋,主动拿出自家的20亩林地作为养鸡试点。

从前期的调研论证,到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实践团的同学们对于养鸡过程全程跟进。在科学的养殖理念和持续的跟进帮扶下,陶师傅第一批试养的青脚麻鸡的存活率高达95.5%。前段时间,他第一批试养的600只麻鸡以每斤平均22元的价格销售一空,高出普通鸡约15元每斤,此次共计增加收入约4万元。

“村民们看到陶师傅养的鸡这么好卖,心里都痒痒的!”村官王飞告诉记者,“村里计划通过合作社来培育更大规模的试养点,目前已有十几位农户明确愿意加入,占地300亩的林地圈网已经在布置,240平方米的标准保温鸡舍也在建设之中。”

实践团成员、南农经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戴璐告诉记者,在品牌构建方面,他们决定使用“孔府”二字的拼音“kongfu”作为品牌,因为“kongfu”既是“功夫”的英文翻译,又寓意山鸡的生态养殖理念。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