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达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记者从常熟理工学院了解到,目前,该校已经有近九成的学生有了就业意向,就拿外国语学院来说,签约率已达到了92.99%。常熟理工学院是如何在最难就业季帮助学生就业的呢?该校外国语学院副书记倪春虎表示:“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们秉承‘早规划、早引导、早动员、早帮扶’的‘四早’原则,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实际需求,用‘心’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早规划,为就业打基础
“我们大一时,学校就开设了职业规划课,一直到大四都有老师帮助我们规划职业生涯、开展求职技能训练、指导我们如何找工作。”该校一位外国语学院刚找到工作的小李对记者说。常熟理工学院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帮助他们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规划,使他们学习不再盲目,人生也更有目标。这不仅减少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弯路,也为他们的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早引导,为就业明方向
要不要去农村?在经历一番思考和纠结后,该校朝鲜语专业毕业生杜丽晨最终下定了决心:去!许多像杜丽晨一样的学子多年前像一只放飞的风筝,飞到了常理工;学成后,常理工倡导的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又似一股劲风,引领着他们飞向西部、苏北、农村等广阔的基层天空。此外,该校还通过为到西部、苏北等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邀请优秀基层校友作报告,进行典型毕业生访谈和宣传等,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大学就业文化氛围。
早动员,为就业添活力
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考研、出国、自主创业的学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往多元化发展。常熟理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时薇萍说:“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动员和鼓励毕业生多途径就业,如考研及自主创业。通过开展与职业相关的各种比赛、讲座、培训和创业实践等活动,使同学们的职业发展赢在起跑线,使他们能为自己的就业早准备、早行动。”
早帮扶,为就业注动力
针对就业困难学生,该校按照“专门建档、跟踪服务、单独指导、重点推荐、尽力资助”的工作思路,全校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就业前期: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传授简历制作方法与求职技巧。就业中期: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提高就业信心,提供合适就业岗位。就业后期:提供实习指导,帮助完善职业发展定位,最终实现就业。说话有点腼腆的该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小王告诉记者:“最初,我有就业恐惧症,总感觉处处不如别人,也不敢去找工作。辅导员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主动找到我,给我做了很多次的求职辅导,并为我介绍工作,真的很感谢辅导员老师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与帮助。”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林生说:“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进一步创新了工作思路,通过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凝聚各方力量,扬长避短,才不断取得了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成果、新突破。但是学校有些专业的就业情况还不理想,我们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任务重、困难大等问题,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努力使常熟理工学院真正成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摇篮。”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