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师大志愿者走访社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赵筱雅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通讯员 赵筱雅)穿汉服、给小学生讲《弟子规》……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志愿者们在老城南的社区里穿梭走访,宣传日渐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文化。

走访老年社区 寻觅城南记忆

“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是仅存的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都可以唤醒老南京人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此次活动的负责人陆伟晶向记者透露了此次活动第一站选择走访城南老年社区的原因,“老城南是南京传统历史文化的见证,如今这里由于城市规划的问题变了很多,走访住在城南的老人是追忆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据陆同学介绍,活动中有个游戏叫“开火车”,是让社区里的老人像开火车一样按顺序回忆老城南的老地名。“游戏中每当提到一个地名,老人们都如数家珍,尤其是杨叔叔。”陆同学告诉记者,杨叔叔是兆园老年社区读书会的组长,其实已年届花甲了,但是他还是可爱地要求同学们喊他“叔叔”。“杨叔叔告诉我们中华门以前叫聚宝门,就是沈万三的那个聚宝盆所在地,真是给我们长了不少知识!”陆同学说。

大学汉服展 同学们争相试穿留影

“服章汉韵”汉服展是此次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在大学城里的一个创意项目。负责人陆同学向记者坦言,虽然汉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名扬海外,但如今汉服去繁从简,其承载的很多重要的礼制文化也在消退,因而很有必要向广大大学生群体介绍和传播汉服文化。

活动现场,讲解员不仅按衣服的不同形制分组介绍有关内容,还邀请在场的同学试穿汉服,许多同学都争相试穿汉服,合照留影。据记者了解,汉服展示现场除了传统服饰展示,还有志愿者演唱古风歌曲,投壶互动游戏等。试穿到皇帝装的李同学就高兴地向记者表示终于圆梦了,“一直很想古装穿越一回,这下可实现了!”

进小学课堂 开班会学“知书达礼”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是南师大的志愿者学生们在小学课堂上教授《弟子规》的内容,记者了解到,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最后一站选择进小学课堂主持班会主要是认为孩子们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小朋友们积极性都挺高的,但仅是一节课,是无法涵盖传统文化的。”主持班会的是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志愿者同学,她告诉记者,很多孩子或许不知道弟子规,但他们一定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脸,帽子要带好,纽扣要扣好,其实这就是弟子规里的:“晨必盥兼漱口,冠必正纽必结。”

“我们只是想告诉孩子们平时的日常规范其实就是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不是老师家长硬加给他们的枷锁。”师范专业的志愿者这么告诉记者。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