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露 田静 朱俊)长达一个月的寒假已经结束,然而寒假的欢乐与精彩却并没有如烟火般转瞬即逝,宿舍里、教室里,随处可听见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小伙伴们互相分享着寒假见闻,兴高采烈的话语拼凑出了多姿多彩的寒假生活画卷。快来看看寒假众生态,你是哪一态?
“无私黄牛态”
寒假期间,热心公益的物电学子活跃在社会上的各个角落,上演一幕幕温情。
来自物理学131班的陆斌对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生活心驰神往,寒假开始前他就打算一定要让这个寒假精彩纷呈、与众不同。“当我一次偶然从一家孤儿院前经过,看到院子里孤单的小孩子们时,我就觉得如果能将快乐带给孤儿院的孩子们,那该多好啊!”寒假里,一直都热爱公益事业的他和同班同学一拍即合,便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前往苏州市吴江福利院看望孤儿。
刚到福利院,孩子们显得有点拘谨。然而,团队里的两名女生——肖慧文和吕金华率先给孩子们讲起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迅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陆斌和同学们细心地给每个小朋友整理衣服,陪他们聊天、做游戏。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红了眼眶,舍不得大哥哥大姐姐的离开。而对于陆斌来说,小朋友们的欢笑和不舍,正是对他的肯定,赋予了他寒假生活的非凡意义。
除了陆斌,其他同学的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由李赟卿同学号召的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走上了常熟街头,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石秀等同学则加入了常熟客运站的春运服务中。尽管寒风肆虐,但同学们无私的行动却如涓流汇海,温暖了这个冬天,滋润了这个寒假。
“勤劳工蜂态”
当新年的气氛日渐浓郁,当全校学生都归心似箭时,有那么一群同学却选择留校为自己“充电”。陆竞赛、杨旭晨、孙斌等同学将宿舍里的生活用品搬进了创新实验室,决定利用这个寒假为接下来的“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做好充足的准备。搭场地、组装智能车、焊接电路、编写程序和反复调试,这漫长而又单调的准备工作就是他们寒假生活的主旋律。陆竞赛说:“以实验室为‘第二个家’的日子看似艰苦却很充实,看着反复调试后成功奔跑在赛道上的智能车,全小组人员都发自肺腑地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
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大三的宋庆艳同学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期末考试结束后,她将本学期所学的课本带回老家,利用寒假时间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具有超前意识的她还利用寒假期间搜集了很多关于考研形势和报考学校的资讯,为她的成功考研打下了基础。
经过考研战役的10级光伏专业韩楠楠则选择一边等待考研分数,一边做兼职。她说:“很多人选择了好好享受学生时期的最后一个寒假,但我希望早日做好双重准备,如果考研分数不够理想,我也能及时调整未来的方向,继续前进。”
“反哺乌鸦态”
2014年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真挚的感情催泪无数人,大萌子和萌爸的合照也勾起了人们对家的记忆。大学生由于在外求学,和父母家人相处的时间大大缩减。近一个月的寒假,正是陪伴父母的宝贵时机,日益成熟的大学生们也在家做起了父母的“小助手”,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一位家中开超市的同学告诉记者,年关岁末,是他父母最忙碌的时候。今年他自告奋勇,帮助父母做起了收银的工作。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忙得焦头烂额。然而在父母的指导下,他也渐渐熟练起来。“有时也会感到疲倦或厌烦,但看到爸妈忙碌的身影,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下来,与他们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时刻。”
在寒冬里,亲情发酵升温,开出爱之花。中华民族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在他们的寒假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奔驰骏马态”
马年到了,大学生们就像一匹匹骏马,奋斗在家乡的各行业领域,他们选择外出打短工、做兼职,补贴家用,谱写自立自强的篇章。他们有的选择做家教,在辅导低年级学生同时,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不易;有的当起了销售员,锻炼了自己与人的交流能力;有的从事服务行业,学会了以真诚的服务打动顾客。
大学生们积极地投身社会,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乐趣,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宝贵的锻炼机会不仅让他们开阔眼界,也收获了很多工作经验。
无论选择哪一种状态,寒假作为大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身素质的一大平台,是每个大学生的一笔财富。“寒假是学生的福利,无论怎样选择,开心就好。”大三学生张同学坦言。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