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苏大文正:“微雨”团队连续三年赴湖南山区支教(图)

作者:吴 睿 发布时间:2015-09-1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吴睿)今年的暑假,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微雨”支教团队又踏上了前往湖南的火车,这已经是这支团队的第三年支教活动了,今年的队伍中不少是去年的老队员,孙鑫就是其中之一。他向记者感叹:“正是和孩子们一年年的约定,让我们一次一次踏上这块土地。”

一笔不舍得使用的奖金

因为去年的支教深受当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好评,文正学院拿出2000元奖励他们。上届队员一直存着这笔钱,今年他们拿出来买了许多文具、书籍带给孩子们,路费和生活费却是自掏腰包。

今年的支教团队一共28个人,服务对象为100多个小学生,分成两批在两个学校进行,分别是桑植县的凉水口镇小学和谷罗山希望小学。队员们7月8日下午到达,9号开始上课。根据之前对支教学校的了解,他们安排上午上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活和自然;下午上兴趣班,孩子们任选一门。

让零基础的孩子学会电子琴

与前两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学生们除了文化课,还开了舞蹈、跆拳道以及电子琴等才艺课。电子琴课最受小朋友们欢迎,希望工程之前捐赠的电子琴一直摆在学校里,但不会弹琴的孩子们只能干看着。出发之前得知这个情况,学过钢琴的王玲紧急恶补电子琴课,又自编了通俗易懂的零基础教程,果然“大获全胜”,第一节电子琴课一结束,王玲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大姐姐。“孩子们特别聪明,我讲了一遍指法,再把do、re 、mi 、fa、 sol、 la、 si几个键指给他们看,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就能看出他们真的很想学电子琴。” 王玲说。等到大学生们离开时,小朋友学会了三首曲子:《一闪一闪小星星》《数鸭子》《茉莉花》,汇报演出上,孩子们一齐弹唱,王玲笑:“不行不行,我快哭了。”眼泪却已经泛起了泪花。

被邀“明年再来”

支教地点生活环境很艰苦,但这并没让队员们犯难,相反,掌勺工作却让他们束手无策。在家里十指不沾春阳水,这里却餐餐都要自己做。而在当地,做饭最难的一关在于“大锅”的使用。原来,学校食堂一般都把大锅直接嵌在土灶上,锅不能随意挪动,而且需要旺火来烧,所以每次做饭大学生们都要两人合力,一个掌勺,一个烧火。不少队员因为做饭而“伤痕累累”,徐臻韬就是其中一位,由于不会做饭,徐臻韬主动要求担任烧火员,在他身上常常会看到黑黑的煤印和被烧伤的痕迹,对这些他总是一笑而过,说:“这点痛算什么啊,生火也算我唯一能帮的忙啦。”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伙夫”。

不仅孩子们舍不得他们,当地的老师也希望他们“明年再来”。凉水口镇小学的陈老师对记者说:“平时一到假期,孩子们就喜欢下河摸鱼,很危险,还有的孩子干脆去网吧打游戏,有些家里困难的孩子或许一个暑假都在田里干活。但是支教团队来了之后,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他们都愿意把暑假作业带过来让大学生给他们辅导了。”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