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芳 何生廷
记者日前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1级的金涵逊同学高票通过评审获得该校2014年国家奖学金。他一年发表7篇学术论文的“扎眼”成绩,令大家惊叹不已。
一波三折“学渣”逆袭
“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这首《风雨无阻》伴随着金涵逊走过最艰难的日子。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一次次蜕变的过程,唯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折磨,才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在机械学院中,对于金涵逊的事,广为人知并让人佩服的就是他从“学渣”逆袭成学霸的“传奇”之路。可是金涵逊觉得“你们只看到我的成就,却不知道我背后付出的汗水。”
很多时候,最让金涵逊怀念的时光,正是深夜在厚学楼奋斗的青春。每天晚上在自习到12点,翻着厚学楼旁边的小门出去,听着周华健的《风雨无阻》,背着厚重的复习资料,独自走在安静的校道上,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虽然很辛苦,但这是他最难忘的时光。
大一时,刚进入大学的他,也有过迷茫和彷徨。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金涵逊参加了精英创业协会、爱心公益动物保护协会等,在各种社团中锻炼自己。当记者提问道:“大一时因为社团工作,而没能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你后悔吗?”金涵逊很肯定地回答:一点都没有。在生活中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乐观向上的他反而很感谢大一时充实的社团经历,通过办讲座、拉赞助等活动,锻炼了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这些能力在后来的科研上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不过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成绩却拉了下来,大一一学年的排名远在全年级同学半数之后。
然而一个小小的偶然却改变了金涵逊大学的生活。在大一暑假时,金涵逊看到新东方的英语学习传单,上面关于GRE的宣传引起他的兴趣,萌生了出国的想法。就是这小小的改变,金涵逊开始了他“传奇”的学渣逆袭之路。为了能赶上功课,弥补大一时落下的课程,每天晚上上完课后,到厚学楼自习到12点。在大二下学期准备GRE考试时是金涵逊整个大学最辛苦的时候,虽然这过程很辛苦,一波三折,高强度的复习,一时消极的想法,但是金涵逊靠着自己的努力挺过最难熬的时光。正是这般坚持,从大一的学渣成功逆袭,在大二跃居专业第二获校综合一等奖甚至特等奖奖学金,大三时专业排名第一,而且高分通过GRE、托福和上海中级口译,并获得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此时的他,已成功逆袭,成为真正的学霸。
“每个学渣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学霸的种子,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去耕耘,让其生根发芽。”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金涵逊用自己的付出去完成这完美的逆转,曾经无悔的风雨无阻才是值得怀念的青春。
大三一年发表7篇论文
对机械方面有着深厚的爱好的金涵逊,来到南工机械学院后,置身于机械学院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由于他学习能力强,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在大二上学期被选拔进入了学院菁英班。班上每位同学都配上了最好的导师,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金涵逊的第一位导师是殷晨波教授,殷晨波作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所长,经常带着金涵逊课题小组参与课题研究。
通过资料的研究,文献的检索,在昆山三一重工的实地调查,决定对起重机再制造领域进行研究。金涵逊申报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被推选为省级重点计划,并且获得了省政府的资助。2013年10月金涵逊开始准备南工本科生论坛,经过课题小组不断的讨论,确定研究思路,最后获得了本科生论坛的三等奖,期间撰写的一篇英文论文被EI检索。那时他才大三。2014年4月开始跟随能源学院副院长周剑秋教授从事纳米力学方面的有关研究,虽然未接触过纳米方面的研究,但是经过不断的探寻,多次的熬夜阅读文献,在周教授的带领下获得不错的研究成果。
大三一学年期间,金涵逊不断地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陆续发表了7篇不同方向的论文。《The Research of 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pplied to Lifting Machinery》发表在EI检索期刊《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塔式起重机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发表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建筑机械化》2014年8月刊。此后,《基于威布尔分布的起重机械可靠性寿命分析》、《起重机械液压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再制造技术在起重机械应用探究》等文章先后发表在机械仪表类核心期刊《起重运输机械》;随后,《起重机械发展趋势--再制造技术探究》再度刊发。
钟情绿色低碳节能项目
据机械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付昌义介绍,金涵逊踏实肯干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绿色低碳节能的情结。在被同学邀请参与由法政学院学生组建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后成功跃居全国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城市绿色出行与大学生实践创新——以南京市公共自行车为例” 。敏锐捕捉到“碳交易”这个新生的经济模式,撰写并刊发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对碳交易市场影响探究》一文,在这次被拉“入伙”的社会调查项目中,金涵逊可谓收获多多,除刊发论文外,还就“公共自行车锁车柱”申请了国家外观专利一项。
“金涵逊学习能力强,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并懂得在科研中学习获得科研的素质与能力,具有钻研和思索精神。”作为该项目的指导老师,法律与行政学院温晋锋教授对金涵逊如些称赞道。文中,金涵逊经过实地调查、文件检索发现“碳交易”的引入,我国的碳排放总量降低,为此,他作出了思索。
除了“碳交易”这篇跨专业的学术论文,其它所刊发的6篇文章有着严谨的体系。“起重机的再制造较全新制造会节能40%,节约成本60%,所以我们的工作关键首先是决定是否需要再制造?是否能够再制造?……”金涵逊介绍说,他从起重机的再制造的应用到起重机寿命可靠性分析不规则到再制造技术的探究和制动能量回收设计等方面一气呵成写了成体系的6篇文章。
“我想就纳米工程方向到国外继续攻读学位,我GRE 324分,TOFEL 100多分,已具备了申请常青藤名校的资格……”,金涵逊害羞却又满含自信地说。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