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成洁
前不久,江苏连续11年实现“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我省“普职分立”的政策落实离不开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坚持、坚守。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之一是“成就学生出彩人生”。作为我省职业教育的一所窗口学校,近年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富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实践,为我省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作出了生动注解。随着一批批高素质学子从职业学校迈向精彩人生,“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美好期盼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日益成为现实。经历了职业教育的孵化培育,广大学子积淀了才干、收获了自信。他们实现了“技术梦”,凭借一身好技艺收到了心仪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他们点亮了“金牌梦”,在光鲜亮丽的领奖台上为青春献上一份最好的礼物;他们圆了“大学梦”,怀着对职业教育的感念奔赴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深造……
多路径成才
技能成就少年梦
2016年4月,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顺利闭幕,无锡机电高职学子勇夺8个学生组项目的4个“状元”,每人获得2万元奖励并享受相应技师职业资格晋升。无独有偶,该校毕业生宣峰作为无锡市职工组选手夺得了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四轴)“状元”,获得10万元奖励,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并被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2016年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无锡机电高职选手分赴天津、浙江、山东等地参赛,在6个项目的金牌角逐中勇夺6金,实现金牌“大满贯”。2016年12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第二轮淘汰赛结果公布,该校机电工程系学生邱洪辉和陈龙成功晋级,顺利入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第二阶段集训。领奖台上,他们神采奕奕、自信满满。
沈俊勇是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项目冠军。“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面取得一点点成绩,我感到很自豪。”他的话语真诚而质朴,“我从小就喜欢上劳技课,在无锡机电我不仅练就了专业技术,更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无锡机电高职,许许多多像沈俊勇这样的学子用“技报天下”的专业理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点亮了自己的技能人生。
“我们并不只是培养几个‘金牌选手’,我们培育的是全体学生的技能素养;有了技能高原,才会有技能高峰。”该校校长王稼伟说。他倡导通过技能大赛的引领,全面构建“四个一”现代化技能教育体系:培育一种文化——“追求卓越,技报天下”的责任文化;推进一种模式——“工学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一套体系——“螺旋上升”的技能成长培育体系;打造一支团队——“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正因为如此,该校毕业生“双证书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金牌学子也不断涌现。“我们关注的不是就业率,而是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这些年,我校学生高薪就业岗位比率基本保持在80%。”该校招生就业处主任费飞告诉记者。该校与铁姆肯轴承有限公司、卡特彼勒公司、联想集团等近百家知名企业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专业还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热门专业的学生往往还没有毕业就被企业高薪“预定”。很多毕业生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或是有一定成就的自主创业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沈俊勇的成长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名普通学生经由职业教育走向优秀的案例。在无锡机电高职,越来越多像沈俊勇一样长于技能学习的孩子,在职业教育的路径中找到了人生更广阔的舞台。走进专业,获得技能,职校学子在增长实践智慧的过程中,逐渐收获了迈向成功的自信与底气。
多渠道升学
不挤高考“独木桥”
2012年,我省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项目包括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高职院校与本科“3+2”分段培养等。分段培养的学生通过转段考试可以直接升入专科或本科院校深造。同年,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率先成为试点学校,先后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办学。这些学生在中专阶段的培养方向与对口高校的专业完全对接,在严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下,学生既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又可以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这些孩子的动手能力显然是占绝对优势的,同时,他们更具创新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将来会得到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一位高校相关专业的负责人表示。进入分段培养项目的学生的专业功底已经得到有关高校的普遍认同。以无锡机电高职“5+2”分段培养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323班学生为例,2016年3月,在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C语言)中,该班级的通过率高达84.6%,而无锡市该项目平均通过率仅为21.8%。
此外,无锡机电高职还开通了自学考试“专接本”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两条升学路径。“专接本”是经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具体实施的将自学考试与学校助学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该校目前已分别与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接了电子商务、工业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助学培训。据统计,在2014—2015年,已有266名学生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其中102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而该校组织的首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培训也传出捷报。该校考生在2016年“专转本”考试中,本科录取率达60%,其中本二院校占86%。这些原本与普通高中“无缘”的孩子,如今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被正式录取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与此同时,根据我省相关政策,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省属院校本科专业学习。
不挤高考“独木桥”,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专学习练就扎实技能,高校深造升华学识修养,相信更多的职教学子将从这里起航,奔赴理想的彼岸。在职业教育阶段养成的品格、才干与意志,将成为这些追梦学子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升学不是目标,也不是终点,只要有梦想,就会有远方。
多样化发展
迈向出彩人生路
2016年1月,在无锡市民中心,无锡机电高职学生唐杰从市长汪泉手中郑重接过奖杯,成为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获得者。同年3月,唐杰被授予“奠基未来·感动无锡”2015无锡教育年度人物这一荣誉称号。2016年10月,第八届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现场展评会圆满落幕,该校学生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
唐杰是无锡机电高职1203班的一名学生。和许多孩子一样,中考后,他一度面临着选择普高还是职校的困惑。“这里有我喜欢的功课,让我有满满的收获。如果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职业学校。”如今他对此有更加深刻的感触。
“他在科技之路探索奥妙真谛;他在创新世界寻求灵感之源。宝剑锋从磨砺出,从青涩少年到职校‘创客’,他张扬青春动力,只为心中的鸿鹄志向。”这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委会授予唐杰的颁奖词。而在这段颁奖词的背后,为唐杰的成长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则是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课程体系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匠心筑梦,在感知中成长。对唐杰而言,无形的收获更为珍贵,即在学习生活中亲身体验到的精神的引领力、团队的向心力和创新创造的无穷魅力。在无锡机电高职,“诚信勤韧”激励学生专注,“四我理念”(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为学生树立起自信,“五位行动”(学位、工位、餐位、寝位、岗位)教会他们敬业,“7S活动”培育了他们的素养。“自我拼搏+学校培育”,加速着他们从平凡走向优秀的进程。学校“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则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多彩课程,在活动中成长。除了精心开发的课程体系、精心创设的系列品牌德育活动,为了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该校还建立了近50个学生社团,包括科技创新社团、动漫艺术社团、机器人社团、文学社团、管乐队、足球队、舞蹈队……如今,这些社团已成为培育特长生的“摇篮”,一批又一批像唐杰一样的孩子从中脱颖而出。同时,该校的对外交流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如歌德学院的“歌德课堂”项目,与德国诺伊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瑞典库勒中学的双边互访活动等。此外,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修读日语、德语等语言课程……立体多元的学生成才通道正在逐步形成。
“育人”并非“制器”,教育之“道”,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借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无锡机电高职的治学育人之路越行越宽,越来越多的机电学子在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上铿锵前行:他们在素质的提升中点亮青春梦想,他们在技能的修炼中铸就精彩人生。自信、优秀、充满希望的他们,正成为江苏职业教育改革一张张鲜活闪亮的“名片”。
“技能修身,放飞青春梦想;匠心筑梦,成就出彩人生。”职教学子,心向远方,志在报国,愿他们在朝向“大国工匠”行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