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唐瑀 闫艳)从涟水保卫战纪念馆到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从周恩来纪念馆到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再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一场跨越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段的特殊研学之旅在淮安、南京两地的红色场馆与全国文明校园展开。活动由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教育局、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省涟水中学、淮安市新安小学、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共同组织。活动采用“行走的大思政课”模式,融合微课堂、视频对话、实地寻访、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以脚步丈量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6月30日,研学活动启动仪式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该校党委书记赵宜江致辞。启动仪式上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联盟”研学基地。来自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涟水中学、淮安市新安小学的思政课教师,采用“同题异构”方式,以鲜明的学段特色、精准的教学设计和深刻的价值引领,讲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思政课,有效促进了思政教育的纵向衔接。最令人动容的一课,来自抗战老兵朱志成的视频讲述——“血染的记忆”,他以亲历者的视角,在历史与当下、英雄与少年之间架起了一座精神桥梁。
在为期3天的研学过程中,120余名师生走进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省涟水中学、淮安市新安小学进行交流研学,还先后走进两地红色场馆,上好“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实践大课堂,将红色历史镌刻于心、把家国情怀融入血脉,激发青少年矢志拼搏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7月1日下午,研学活动结业仪式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大家观看了本次研学活动的微视频,举行了结业证书颁发仪式,大中小学生代表分享了研学体会,表示将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次跨越时空的红色研学,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与精神的传承,更是淮阴师范学院通过“校际协同、馆校联动”创新模式,推动思政教育贯通共享、深化实践的积极探索。
据了解,淮阴师范学院近年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红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以传承和弘扬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为引领,丰富和拓展“新安旅行团”光荣传统、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迹及淮安运河红色文化的“1+3+N”特色育人体系。学校着力打造音乐厅、纪念馆、博物馆等“场馆里的思政课”,此次研学正是其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成功实践。学校相关工作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校领衔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并获批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