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汤薛艳)“爷爷,您看这个艾灸锤这样握,然后轻轻拍打穴位就可以了。”7月7日,在高邮菱塘乡曙光社区活动室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手把手教当地老人制作养身艾灸锤。一旁,几位少数民族阿姨也围拢过来,兴致勃勃地跟着学习拍八虚养生功法。
当天,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运河连心·民族同源”——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民族团结故事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高邮菱塘乡曙光社区和清真村,开展“同心制艾香·共护夕阳红”健康乡村服务活动和“同心护平安·科技兴乡村”智慧农业体验活动,用青春力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这个活动特别好,既学到了养生知识,又感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情。”曙光社区78岁的奶奶一边熟练地制作着艾灸锤,一边高兴地说道。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张佳振说:“看到爷爷奶奶们学得这么认真,我们也特别有成就感,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愿意一直教爷爷奶奶们做养生活动。”
团队转场清真村,除了继续开展健康养生服务外,还带来了“科技大餐”。团队成员杨蒙恩现场操作无人机,向村民们详细介绍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并播放了清真村的航拍视频。“原来我们村从空中看这么美!”村民们看着大屏幕上的航拍画面,纷纷发出赞叹。“通过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病虫害监测,不仅效率高,还能精准施药,这对我们种植户来说太实用了。”清真村村民兴奋地说。实践团队负责人邱雨洋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科技展示,让村民们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为深入了解乡村发展变化,实践团队还开展了专题调研。成员们采访了参与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老兵胡宏才,了解他扎根乡村、奉献家乡的感人故事。指导教师采访了清真村党委书记杨梦雪,深入了解党建工作如何引领乡村振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清真村党委统战委员王刚正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退役后选择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投身乡村治理工作。“看到学长回到家乡当村干部,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我们也很受启发,这让我们对未来的人生选择有了更多思考。”志愿者邱雨阳说道。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林昕介绍:“此次实践活动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健康服务、科技助农、安全宣讲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服务方式,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据了解,该实践团队还将在暑期继续深入扬州各地,探寻更多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民族团结故事,开展更加丰富的乡村振兴服务活动,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