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陶冠宇)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理解国家战略,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7月28日,宿迁学院数理学院18名师生走进南水北调宿迁分公司及关键枢纽,开展“一江清水永北上,数理学子砺初心”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参观和调研,学子们既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又领悟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探秘超级工程,感悟科技伟力。在泗洪站枢纽,师生们见证了这座集调水、排涝、通航功能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如何以每秒120立方米的输水能力保障北送清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以技术工匠许朝瑞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这里孵化的“五小创新”成果和多项专利,生动诠释了“小发明也有大作用”,展现了科技创新对国家水安全的驱动作用,也为数理学子在学习与创新结合方面提供了启发。
对话“亚洲第一泵”,领略大国匠心。当师生们站在皂河枢纽的“亚洲第一泵”前,这座单机流量达100立方米每秒的钟型立式混流泵以其恢弘气势震撼了所有人。泵站技术展览馆里,从精密模型到实物展示,从历史沿革到技术突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现代水利工程凝聚的智慧结晶与“国之大者”的大国风范。
聚焦智慧监测,深化专业认知。在南水北调宿迁分公司,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南水北调江苏水文水质监测中心。师生们参观了解了精密的水质、环境分析仪器与实时监测系统,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要“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他们还了解了数理模型、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如何为“一江清水北送”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科技保障,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在守护生命线中的关键应用。
共话发展未来,激发使命担当。在交流座谈会上,宿迁分公司党总支书记王兆军与学子们深入交流。同学们围绕水利工程中的复杂数学模型应用、人工智能在调度优化中的前景、水利行业对大数据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等话题,与工程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此次南水北调之行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为数理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国情教育平台和专业实践课堂。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领略了超级工程的科技魅力,而且在心底埋下了服务“国之大者”的种子。
(宿迁学院数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