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侗乡推普 食安黔行”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作者:胡辉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辉)为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暑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组建“侗乡推普 食安黔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贵州榕江县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团队师生围绕“语言沟通为桥、食品安全为基、文化产业为翼”的实践思路,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在推普惠民、食品安全科普、文化交融、产业助力中践行使命,让青年学子从“学习者”转为“践行者”,在服务地方发展中释放青春动能,取得显著成效。

  “推普+食安双轨并行,破解民生痛点。针对洪灾过后榕江县食品安全隐患骤增、方言壁垒阻碍知识传递的问题,团队创新采用“推普+食安”双轨模式,组建“双语宣讲队”,即由熟悉当地方言的队员担任翻译,将食品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普通话,再配合方言解释,确保知识精准触达。活动设置“普通话问答闯关”互动环节,鼓励居民用普通话复述食品安全要点,赠送消毒包作为奖励,既强化知识记忆,又提升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团队还为当地餐饮商户和街边摊贩提供免费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包括食材农残快速检测、生产环境卫生评估等,并向侗族群众发放通俗版《食品安全手册》,普及食品储存、加工知识,全方位提升基层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文化交融润童心,推普惠民入日常。团队聚焦青少年群体,在卧龙社区儿童之家设计“文化体验+食安小课堂+语言小游戏”复合型活动模式。队员们向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介绍泰州戏曲文化,通过试戴凤冠头饰、讲述梅兰芳“蓄须明志”故事等方式,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通过以普通话讲解零食安全与营养搭配等知识、开展“看图识食材”“食品安全术语接龙”等趣味活动,团队让孩子们在欢乐氛围中熟练掌握普通话与食品安全常识。团队还深入当地中小学校,共同设计“校园食品安全普通话播报”活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讲述身边食品安全故事,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融入日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直播助农传非遗,激活产业新动能。实践期间,团队走进村超苗妹兰兰的门店,探索“非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成员深入了解蜡染从绘图、点蜡到染色、脱蜡的复杂工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积极参与百香果助农直播,向网友介绍百香果的生长环境、口感营养,解答采购、储存、食用等问题,助力果农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榕江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一实践将专业服务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为榕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学院将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的生动实践,通过“推普+食安”破解民生难题,通过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产业助力激活发展动能,团队师生在榕江的土地上践行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使命。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模式,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地方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汤雯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侗乡推普 食安黔行”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胡辉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辉)为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暑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组建“侗乡推普 食安黔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贵州榕江县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团队师生围绕“语言沟通为桥、食品安全为基、文化产业为翼”的实践思路,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在推普惠民、食品安全科普、文化交融、产业助力中践行使命,让青年学子从“学习者”转为“践行者”,在服务地方发展中释放青春动能,取得显著成效。

  “推普+食安双轨并行,破解民生痛点。针对洪灾过后榕江县食品安全隐患骤增、方言壁垒阻碍知识传递的问题,团队创新采用“推普+食安”双轨模式,组建“双语宣讲队”,即由熟悉当地方言的队员担任翻译,将食品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普通话,再配合方言解释,确保知识精准触达。活动设置“普通话问答闯关”互动环节,鼓励居民用普通话复述食品安全要点,赠送消毒包作为奖励,既强化知识记忆,又提升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团队还为当地餐饮商户和街边摊贩提供免费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包括食材农残快速检测、生产环境卫生评估等,并向侗族群众发放通俗版《食品安全手册》,普及食品储存、加工知识,全方位提升基层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文化交融润童心,推普惠民入日常。团队聚焦青少年群体,在卧龙社区儿童之家设计“文化体验+食安小课堂+语言小游戏”复合型活动模式。队员们向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介绍泰州戏曲文化,通过试戴凤冠头饰、讲述梅兰芳“蓄须明志”故事等方式,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通过以普通话讲解零食安全与营养搭配等知识、开展“看图识食材”“食品安全术语接龙”等趣味活动,团队让孩子们在欢乐氛围中熟练掌握普通话与食品安全常识。团队还深入当地中小学校,共同设计“校园食品安全普通话播报”活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讲述身边食品安全故事,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融入日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直播助农传非遗,激活产业新动能。实践期间,团队走进村超苗妹兰兰的门店,探索“非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成员深入了解蜡染从绘图、点蜡到染色、脱蜡的复杂工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积极参与百香果助农直播,向网友介绍百香果的生长环境、口感营养,解答采购、储存、食用等问题,助力果农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榕江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一实践将专业服务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为榕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学院将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的生动实践,通过“推普+食安”破解民生难题,通过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产业助力激活发展动能,团队师生在榕江的土地上践行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使命。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模式,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地方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