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皇甫素飞 张嫚莉)今年暑期,作为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淮阴师范学院“丝路语联队”推普团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开展系列推普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新活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深入尼勒克县各乡镇和周边县城,走访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宣讲推普的重要意义,让推普宣传“声”入人心。团队结合国家语言政策解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对接乡政府、公安局,协助村民完成事务办理,并耐心讲解学习好普通话在信息获取、对接现代市场等方面的实用价值,鼓励大家将普通话融入日常生活,让推普理念在辽阔牧场扎根。
团队还走进牧区牧场和唐布拉、孟克特等旅游景区,开展面向旅游服务行业的推普活动。面对交通不便、天气多变的牧区环境,队员们骑马穿梭,化身“马背上的推普员”和“景区里的文化使者”,利用马队工作间隙为他们现场开展普通话常用会话表达教学,提供旅游服务用语指导,并结合冬不拉等民族乐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语言学习趣味,有效提升其服务游客的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促进哈萨克族与内地游客之间的文化交流。
实践团聚焦教育帮扶,在“红领巾小课堂”上教授拼音、规范汉字书写,通过结业汇演与各族小朋友互动联欢,实现普通话教育与民族文化交融。在县第一中学开学季,队员们协助学校做好新生接待与家长沟通工作,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深化家校推普合作。课余时间,他们还与中学生开展交流,分享大学生活,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学好普通话,走向更广阔天地。
团队联合共青团尼勒克县委员会及各社区,为基层干部量身定制普通话能力专项培训。通过场景模拟、规范表达训练等方式,增强干部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政策宣传、民生服务和沟通协调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实践团积极参与尼勒克县人社局、团委、乌拉斯台镇及第四师七十九团共同组织的“兵地融合就业专场招聘会”,以热情专业的服务,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沟通平台,积极促进兵地就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丝路语联队”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推普模式局限。实践团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巧妙融入当地生活场景,探索“推普+服务、旅游、基层治理、民族文化、就业”等有效模式,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地方样本,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增强了文化认同,展现出淮师学子用语言服务边疆发展的责任担当。
(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