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通师高专勇夺“挑战杯”人工智能创意赛特等奖

作者:高士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士)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送的“‘AI智雕塑·公共艺术设计的模型训练与工作流调用实现”项目,勇夺大赛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项赛(创意赛)全国特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本届“挑战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共吸引全国2700余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参赛作品逾40万件,是国内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比赛新设“人工智能+”专项赛道,旨在引导参赛团队聚焦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开展跨学科创新,增强参赛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参赛选手的跨学科融合能力。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坚持“立足高职特色、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动“科创育人”教学改革。为备战此次专项赛,学校组建了以美术学院郁献军博士为核心的项目团队,积极探索技术与美学的跨界融合。 

  项目以“AI赋能公共艺术”的独特视角,通过“项目孵化、导师对接、资源支持”多方发力,将公共艺术设计纳入人工智能创新范畴。在创作过程中,团队直面“让算法理解艺术语言”的核心挑战,不仅成功完成了对九天昇腾大模型SDXL-Lightning底模的训练优化,实现了3D浮雕生成、多材质风格转换等功能,而且致力让设计成果契合公共艺术的审美逻辑与应用场景。 

  “我们的目标是让‘AI智雕塑’兼具‘技术硬核’与‘艺术温度’。”郁献军博士介绍。在攻坚过程中,他带领团队为学生系统梳理AI模型训练的技术链路,并巧妙地将“雕塑家的空间思维”融入机器生成逻辑,帮助学生跨越“技术参数与艺术表达”的认知鸿沟。最终,团队构建起“从模型训练到工作流调用”的全流程优化方案,使“AI智雕塑”从一个创意构想成功蜕变为一个可落地、能应用的公共艺术设计平台。

 郁献军为学生进行红色文化设计实践指导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汤雯

通师高专勇夺“挑战杯”人工智能创意赛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高士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士)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送的“‘AI智雕塑·公共艺术设计的模型训练与工作流调用实现”项目,勇夺大赛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项赛(创意赛)全国特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本届“挑战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共吸引全国2700余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参赛作品逾40万件,是国内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比赛新设“人工智能+”专项赛道,旨在引导参赛团队聚焦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开展跨学科创新,增强参赛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参赛选手的跨学科融合能力。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坚持“立足高职特色、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动“科创育人”教学改革。为备战此次专项赛,学校组建了以美术学院郁献军博士为核心的项目团队,积极探索技术与美学的跨界融合。 

  项目以“AI赋能公共艺术”的独特视角,通过“项目孵化、导师对接、资源支持”多方发力,将公共艺术设计纳入人工智能创新范畴。在创作过程中,团队直面“让算法理解艺术语言”的核心挑战,不仅成功完成了对九天昇腾大模型SDXL-Lightning底模的训练优化,实现了3D浮雕生成、多材质风格转换等功能,而且致力让设计成果契合公共艺术的审美逻辑与应用场景。 

  “我们的目标是让‘AI智雕塑’兼具‘技术硬核’与‘艺术温度’。”郁献军博士介绍。在攻坚过程中,他带领团队为学生系统梳理AI模型训练的技术链路,并巧妙地将“雕塑家的空间思维”融入机器生成逻辑,帮助学生跨越“技术参数与艺术表达”的认知鸿沟。最终,团队构建起“从模型训练到工作流调用”的全流程优化方案,使“AI智雕塑”从一个创意构想成功蜕变为一个可落地、能应用的公共艺术设计平台。

 郁献军为学生进行红色文化设计实践指导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