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被称为是“中国第一大考”。 截止到昨天傍晚6点,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关闭了报名通道,今年1.9万个“金饭碗”,报上名的有140.4万人,依然呈现“高烧”状态。
面对竞争激烈的考试,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为何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国考”仍然“高烧不退”?千军万马过独木的现象是否应该有所反思?考上公务员是否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本期关注将聚焦公务员考试近几年报考情况,并选登部分媒体及专家的观点,以期直观全面地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利”与“弊”,请看本期关注——《报名人数居高不下 公考热为何高烧不退?》
【报名人数突破140万 今年国考更“烫手”】
资料图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参考人员等待入场
资料图片:2003-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
◆国考140.4万人报名 江苏最热九成是国税
昨天(10月24日)傍晚6点,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关闭了报名通道。今年1.9万个“金饭碗”,报上名的有140.4万人。江苏招录594人,目前报上名的已经有3.3万人。
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再加上少招了1000多人,因此今年的公考比去年要“烫手”。其中,国家民委一个招两人的岗位,14384人报名,成了今年公考岗位中的竞争之最。
报考人数:140.4万今年少千余岗位,报名者多2.1万
招考职位少了1000多个,报名时间也缩减了一天。曾经有人预测,今年公务员考试说不定报名人数会骤减,情况是不是这样?
昨天晚上9点后,人社部发布公告。截至报名通道关闭,审核通过的已经超过了140.4万人。这个数字比去年报名同期的138.3万上升了2.1万人。再加上今年少招了1000多人,实际上,今年的公务员考试不仅没降温,反而升温了。
1.9万个饭碗140.4万人报名,平均约72人争一个饭碗,比去年同期的69人还要高一些。再加上审核截止还有两天时间,考试人数肯定还会进一步上涨。
从已通过资格审查人员的情况看,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的共有28.6万人,比去年减少12%,绝大多数为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报考县级以下职位的共有91.1万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7.3%。审查合格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5.7%,少数民族考生占9.5%。学科分布比较广泛,理工、管理、经济、法律、文史哲专业报考人员较多。<<<详细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突破百万
最激烈竞争接近4000选1,江苏岗位竞争稍好,今日报名截止
今天(24日)是2014年国家公务员报名最后一天。经过8天的酝酿,截至昨天下午5点,报名合格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平均一个饭碗87人争抢。本次报名截止时间为今日18:00,提醒尚未报上名的考生要抓紧最后的时间。
报上名的已经突破百万
虽然今年的招考人数比去年少了1000多人,但考生的报名热情不减。昨天是报名倒数第二天,单日就有超过25万人加入“战局”。据华图教育统计,截至昨天傍晚5点,98.1%的职位已经有人报名,报考人数累计已经突破了百万,总竞争比为87:1,考生报名热情不减。目前没有考生报名的职位有198个,主要集中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最难竞争接近4000:1
一个部门招录人数是个位数,挤进的考生却有过万人,在今年的报名中,国家民族委员会成了一个传说。它的研究一处和二处招录的4个岗位,总报考人数超过了1.5万人,接近4000:1的竞争让人惊叹。竞争白热化的还不止这两个岗位。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科员以下这个岗位,招1人,报上了2800人。昨天数据,竞争超过“千里挑一”的岗位已经达到了18个。
相比较而言,在苏岗位报名情况要略微“温吞”一些,报名总人数在2.6万人左右。人气较高的江苏省国税局的303个岗位,目前报上名的有1.5万人,竞争最为激烈的高邮市国税局的一岗位,报名已有544人。无人报考的职位仅剩下了5个,上海铁路公安局中江苏相关路段警务区民警岗位就占了3席。
(作者:杨 彦)
◆人社部:全国5年来录用90余万名公务员
人社部昨天(8月19日)透露,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会议。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称,经过20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适应发展阶段、体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的中国特色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尹蔚民说,2008年福州考录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共录用90多万名公务员,有效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当前,考录法规体系基本形成、科学测评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的要求得到落实,安全考试的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全国考录工作一盘棋的格局。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考试录用工作,尹蔚民强调,要坚持“凡进必考”不动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标准,坚持面向基层的用人导向,确保考录工作的正确方向;不断深化分级分类考试,建设高水平专家队伍,加强考录科研工作,着力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完善诚信报考约束机制,确保考试平稳有序。
(作者:赵鹏)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日前表示,经过20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适应发展阶段、体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的中国特色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中国特色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有四个特点。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这个核心,坚决贯彻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注重“才”的要求,更注重“德”的把关,把公务员的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选拔方法,既注重考试成绩,又注重考察结果,全面评价考生素质。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考录政策规定、运行机制、工作格局等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尹蔚民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公务员考录工作在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公务员队伍素质、有效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选拔治国理政人才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作者:赵超)[nextpage]
【高烧不退 “公考热”折射了什么?】
◆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折射出对社会保障担忧
让公务员热回归正常,让更多青年到更广阔的人才市场上去追逐梦想,政府应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创业条件,应继续提高并调整社会保障的水平
“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近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如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做公务员萧规曹随、按部就班,似乎不需要那么多创新力,那些教育程度高、创新点子多的年轻人更应该搞研究、办公司,社会才有大的活力,国家才有大的希望。
然而,这只是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如果历史地比较,我们也许更容易看到“公务员热”蕴含的某种进步。科举制在历史上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绝不亚于选举制。通过考试甄别人才、选拔文官,这项制度曾对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也吸收了这项制度好的方面。对刚要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考公务员是一次公平的竞争,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另一方面,跟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公务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创造。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变革任务繁巨,总体上是由政府推动的,它需要更多的公务员深入经济和社会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中国公务员队伍比那些成熟的发达国家更需要优秀的人才。
即便如此,公务员热还是热得过度了,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一个普通职位动辄吸引数以百计的硕士博士报考。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反思。很多人认为,这与政府部门的“特权性收益”有关。这些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政府部门支配的资源和财富也在增加。这个理由是部分成立的。不过,特权寻租向来为所有规章制度所不容,而且国家限制权力、打击腐败的力度会不断增强。因此,公务员更大的诱惑可能还在于“保底性福利”。
中国的年轻人并不缺乏冒险创业的动力,但当前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保障薄弱,权利充分实现面临不少困难。一旦跌入底层,要过一种体面和尊严的生活,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一个大学生如果打拼失败,就很可能心理失衡,连与同学交往的勇气都会丧失,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也让人抬不起头来。如果考上公务员,这些基本问题尽管也需要操心,但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些。因为每个国家的公务员基本都是待遇稳定、旱涝保收,而且在社会保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看,年轻大学生对公务员趋之若鹜,实际上是一种“恐慌性”的报考,折射出他们对公平竞争的怀疑、对社会保障的担忧以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因此,让公务员热回归正常,让更多青年到更广阔的人才市场上去追逐梦想,政府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创业条件,让体制内外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二是继续提高并调整社会保障的水平,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政府不断强调并实施的简政放权意即在此。
当公务员在中国成为一种正常的中等职业,社会活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过热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而要做到这些,当下更需要改革者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储建国)
◆“铁饭碗”不破,“公考热”不退!
又到“公考”季,相信各位听到最多的就是“公务员考得怎么样?”如今,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家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那个千里挑一的公务员。面对如火如荼的“公考热”,不少“公考族”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甘愿放弃外资、民企开出的各种优惠的招聘条件,挤破头也得往里钻,争抢“铁饭碗”。而这种“公考热”的背后,难道真是现代年轻人“怀揣理想、报效国家”的理想,期盼“学而优则仕”?不是“找个稳定工作比什么都强”,以及畅享“一壶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惬意……
面对这如火如荼的“公考热”,历史似乎也很有幽默,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公务员俸禄微薄,以至于坐办公室的不如街头卖茶叶蛋的,于是出现了大量公务员想着法的要下海经商,那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困境带来人们心态的突变。如今,“公考热”愈演愈烈的背后,则是反映了民生的忧虑,而其他职业者的社会资源相应在减少,公务员所享受的社会资源在增多,就业的艰难,使百姓很现实的向往稳定的公务员职位,也是基于对当下社会福利待遇和保障体系缺乏足够信心的一种现实保守心态。<<<详细
◆“铁饭碗”如何破——从“公考热”看公务员制度改革
24日,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已经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突破140万。
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本身是一项改革举措,但这些年来,由于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对“铁饭碗”的改革反而引起了社会关注,人们期待“公考热”能够倒逼公务员制度改革。
年复一年,争夺“独木桥”
近日,“公考报名了没?”成为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见面打招呼的口头禅。与往年一样,围绕公务员考试的消息铺天盖地,“100人争抢一个公务员岗位”成为一年一度的头条新闻。
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报名结束,已有超过140万考生通过报名系统审核,拿到笔试入场券,竞争比例超过100:1,最受考生青睐的岗位竞争比达到6319:1。
我国公务员考试已走过了20年历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在此前后,我国涌动着另一股潮流--下海。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国企人员放弃“铁饭碗”,转而创业经商、谋求新的发展,相当一批青年也加入这支队伍。
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公务员。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后,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度超过130万,随后一直维持在100万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公务员“凡进必考”已经成为“硬杠杠”。通过公开招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千军万马争夺“独木桥”的现象。<<<详细
◆大学生通得过“公考”更要经得住实际考验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今起报名,“国考”岗位艰苦程度“升级”,应届生有大把机会。国考职位数比去年少千余,近八成不需基层经验。(人民网官方微博2013年10月16日)
近年,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公务员由于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颇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引发“公考热”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大学生纷纷加入了“公考大军”。其中不少的优异者,经过层层选拔,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公务员的身份,但是,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职人员,通过“公考”仅仅是一个开始,还应该经得住多重考验。
应届毕业大学生在报考时,报考职位往往是不需要基层经验的,这些职位多数是基层职位,是需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职位。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怀揣着理想步入了国家公职人员这个行列,从加入这个行列开始,不管理想是什么,都要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经得起群众的考验。如何与群众相处?怎么做群众工作?怎么样把工作做得令群众满意?这些都是需要考入公务员行列的大学生甚至是将要参加“公考”的大学生着力思考的问题。只有心里想着群众,记着自己是从群众中来,与群众打交道时才能换位思考,接人待物做事才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尤其是在当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大背景下,更加要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经得起群众的考验。<<<详细
[nextpage]
【公考“铁饭碗”距离打破还有多远?】
公务员聘任制能否降低公考热,值得观察 (资料图片)
◆江苏公务员引入“聘任制” 多省市或将打破铁饭碗
记者20日获悉,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江苏省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试行),让公务员变身“合同工”。该《办法》(试行)计划今年年内出台,先在部分地区和单位试点。
【政策】聘任制合同期限一般为1—5年
所谓聘任制公务员,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合同的方式聘用而产生的公务员。
聘任制公务员打破了公务员终身制。目前,非聘任制公务员身份稳定,一般是终身制。而聘任合同期限一般为1—5年,聘任制公务员的身份将随聘任合同的终止而结束。
【关注】大学生村官跃跃欲试
对“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广大大学生村官最关心。
省聘大学生村官巫杰告诉记者,他刚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报名,听说我省年内开始试点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觉得又多了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相对国家公务员来说,‘聘任制公务员’条件可能会放松。”
聘任制公务员年内将在省内部分地区和单位试点,扬州是否能赶得上这趟车,“聘任制公务员”名额是否极其有限,也让不少人心存疑惑。
【实践】扬州已有政府雇员
“聘任制公务员制度”也称为“政府雇员制”,是一种从国外引进来的“舶来品”。其实,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已开展“政府雇员”制的试点。
2008年8月,开发区向全市率先招聘政府雇员,10名硕士、博士应聘上岗,一年后,其中5人被提拔使用,分别担任建设局、招标办、开发总公司等部门副科级干部。<<<详细
◆江苏出台失信惩戒办法 重点管理公务员等人群
扬子晚报记者昨从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已出台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惩戒试行办法,江苏的个人信用库和企业信用库已经进入“边建边用”状态。
欠缴水电费半年者禁止报考公务员
《江苏省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中规定,只要在江苏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个人,他的失信信息都将被录入个人信用库。拖欠公用事业缴费、交通违法、实施家庭暴力及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行贿受贿、制假售假等等行为都属于失信行为。
以拖欠公用事业缴费的失信行为为例,拖欠2个月不缴水电费属于一般失信行为,将被诚信约谈;若欠缴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则属于较严重失信行为,个人在3年内将禁止报考公务员或者行政事业性岗位工作人员,暂停或者减少相关社会福利、补贴和政府优惠政策支持;而欠缴时间达半年以上的,面临更严重的惩戒,包括禁止报考公务员、撤销相关荣誉称号,禁止参与评优评先、限制贷款等等。<<<详细
◆四部门:退役大学生考公务员将优先录用
近日,教育部网站消息,总参谋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下发《关于做好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的通知》,退役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将优先录用。
通知明确,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在拿出一定比例的工作岗位定向招录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退役大学生士兵。乡镇补充干部、基层专职武装干部配备时,应注重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招录。把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岗位享受优先录用或者聘用的政策具体化、明细化,制定多种有效可行的办法。对返乡务农的退役大学生士兵,鼓励他们通过法定程序积极参与村居“两委”班子的选举。(作者:郭 莹)
本期策划:周灵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