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图片新闻

最美江苏教育人顾晨葵:笑容赶走坏运气

作者:李月昭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早上6点从家出发,骑电动车到公交站台,然后花50分钟转乘三趟公交车,再走两公里乡间小道来到学校,这是她每天的上班路。这条路,她一走就是14年,即便命运的绳索缚上她的双腿。每当听到学生关切的问候时,她总是笑着说:“没关系,你们就是老师的止痛药。”

——“2013最美江苏教育人”顾晨葵颁奖词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非常清楚地记得顾晨葵老师三月初来南京出席“2013最美江苏教育人”评选发布会的时候穿着一身红衣裳,半月后再见,顾老师还是那身喜气洋洋的红衣裳,在万寿教学点的黄瓦白墙间,笑得灿烂、明亮。

记者随同教育厅组织的扬州行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学校的时候,顾老师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手上举着一个笔盒鼓励学生作答,“What’s this?”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this is a pencilbox!”顾老师笑盈盈地打了个响指,“very nice!”靠在窗框上向里张望的蒋文龙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孩子不多,因为面临撤并,这十年来,没有再来过新老师,“顾老师是我们这儿最年轻的教师,我是第二年轻的,我今年50岁。” 学校最兴旺的时候,顾老师包揽全校三到六年级四个班的英语课,每天备课都要准备四份“剧本”,“想帮顾老师搭把手,可有心使不上力,顾老师教的是英语啊。” 现在顾老师仍然包揽全校的英语课,不过学校只剩下一到四年级,“剧本”也缩水成两份,但顾老师仍然毫不懈怠,“她在课堂上多开心的。”蒋老师笑眯眯地说。

孩子们需要顾老师,顾老师也需要孩子们,这种需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所以顾老师手术半年后就要求回到课堂上,回到学生中的她是快乐的,这种快乐非常自然地流露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毫无矫饰。在顾老师的办公室,她骄傲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在上海住院期间,孩子们寄来的爱心卡片,“我都是小心翼翼地拆开,看完想尽办法还原,千纸鹤我还会折,可是遇到那种心形的,我就会想,哎呀这个拆坏了怎么办!”

这次来探访顾老师,我们很关心政府和学校给顾老师提供了哪些具体的帮助,教学点校长万少华介绍,“村小有一间房,是专门留给顾老师午休的,但是顾老师中午从来也没休过,都是留在教室里辅导孩子的功课。”市政府、区政府也多次提出为她调动工作,调到离家近的市区任课,最终因为顾老师舍不得村小的孩子而作罢,她甚至连学校为她提供的交通费补助也拒绝接受,说村小本来经费就不宽裕。

江都教育局朱其山局长说到这一段时特别动情,“顾老师是特别淡定的人,你宣传报道也好,不宣传、不报道也好,她反正就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教书,这是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操守。顾老师被广泛报道后,也有很多企业家、领导、各种团体逢年过节上门探望顾老师,带个上千元的红包,可是顾老师一分钱也没要,全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这当然是爱心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女知识分子要强,自尊的表现。如果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这份自尊就好了。”

顾老师的淡定很快就被大家见识到了,在她的事迹报告会上,各路媒体长枪短炮一通狂闪,有同行小声嘀咕,“要是我早就抓狂了”,但顾老师脸上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微笑,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她的自强和倔强,在记者随她一起踏上那条漫长颠簸的回家之路时,也深有体会,从万寿小学到顾老师居住的江都城区,没有直达的公车,离学校最近的公交站也有两公里,为了能节约一点路上的时间,顾老师刚刚升级了装备,她有两辆电瓶车用来接力,一辆从家骑到离家最近的公交站台,另一辆从离学校最近的站台骑到学校。

沿路所见,这条路是涓滴爱心铺筑而成的,很多人关心着她、爱护着她,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浑然不觉。顾老师的两辆电瓶车,一辆停在学校附近公交站台对面的理发店,店主是一个熟人,另一辆停在江都表姐家的理发店前,亲戚朋友谨慎妥帖地帮顾老师保管着坐骑,尽管两家店都很小;站台前,经过的老乡亲热地和她打着招呼,“吃了吗?”公交车上,售票员坚持不收钱,顾老师坚持给,“不要不要!”“哪能不要!”说说笑笑,拉拉扯扯之间顾老师还往售票员手里塞下了忙着拍照,浑然忘记上车要买票的记者的那份。

顾老师或许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爱笑的人儿运气好,平常人都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到了这个有点特殊的家庭,反而迎刃而解。她的婆婆今年六十一岁了,小孙女四周半,上幼儿园中班,每天中午都要接回来吃饭,“孩子身体弱,生下来只有四斤多,现在长得还比别的孩子小,自己调理伙食放心些。”媳妇一心扑在工作上,婆婆也很能理解,“我自己身体也不好,开过大刀的,所以知道她特别不容易。”唯一让她操心的倒是媳妇“吃得太少,挑食。”

说着她又进厨房去张罗一家人的晚饭,四岁的小宝贝王欣怡在旁边欢蹦乱跳,一刻也闲不住,顾老师和先生笑嘻嘻地坐在沙发上,“宝贝儿你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呗。”她大大方方地扭起了屁股。有记者问她“你喜不喜欢妈妈呀?妈妈陪你的时间是不是有点儿少?”小姑娘笑靥如花,“喜欢呀!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希望妈妈陪我的时间多一点,我最喜欢星期天,星期天妈妈都会和我在一起。”跑过去,小手轻轻摸着记者阿姨的头发,“阿姨你的头发和妈妈一样长……”

朱其山局长说,“顾老师非常乐观,从来不把烦恼带给别人,全家人也都很阳光,不像有些人愁眉苦脸,把乌云带给别人。”诚如斯言。

对话:

记者:还记得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刻的心情吗?

顾晨葵:拍片子时听见医生和嫂子说,“不好,问题不小,肯定得手术!”心里就直嘀咕,怕得不得了,后来见嫂子还被骨科主任叫进了办公室单独交流,根据我可怜的医疗知识,觉得可能是癌症,心想完了!可能就快死了!晚上回去我先生问我,“今天检查得怎么样?”当时我正在洗手间洗脸,“哇”地一声就哭了出啦,“医生说我要做手术!”其实我也特别害怕从手术台上下不来了,但是后来又想,“死就死吧,死也要把最后一班岗站好!”(她用夸张甚至还有点搞笑的口吻回忆这一幕,像在讲别人的事。)

记者:顾老师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顾晨葵: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不管做什么都要认真做下去。从幼师转到语文教学,从语文转到英语,不管从事什么,都要努力教好。

记者手记:

“孤独的人最亲切,难过的人笑容更灿烂,因为他们不愿意让身边的人承受他们的痛苦。”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无论是顾老师,还是顾老师的家人,都是这句台词的真实注脚。

沿着顾老师的回家之路,从村小到江都的车上,采访了一整天的记者们也很疲劳,有些同行小声问,“还要去家里吗?”顾老师家住六楼,爬楼的过程中又闻同行们此起彼伏的喘气声。不难想象,对顾老师来说,这样日复一日的奔波对她来说是多大的消耗甚至折磨。而此行让我最吃惊的是,顾老师的家境并不像我原先想象中那么贫寒,2006年,新婚燕尔的顾老师夫妇在江都买了房,房子很宽敞,还有一个小阁楼,小区环境也很好,当时房价两千多一平,现在已经涨到六千了。先生是大学毕业生,前两年去过新疆工作,去年为了方便照顾顾老师又回到江都,两个人的收入在江都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如果不是因为顾老师的病,他们原本就是江都一户幸福普通的小康之家,即便生病之后,顾老师也不是没有条件过安稳一点的生活,家人、亲戚、朋友,包括同事都劝她休息,但对于自信、自尊的人来说,越是困境越能激发她的斗志和能量。朱其山局长的一番话特别打动我,他说“这种精神的外在表现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内反照其实就是女知识分子的要强,要好,自尊。”

的确,在我眼中,顾老师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和平常人一样,害怕时也会哭,压力大时也会逛街、购物发泄,笑起来有时会捂着嘴,“购物啊,购物是女人的通病吧?”她是一个80后,眉眼间甚至还有些稚气未脱,但她又比很多80后多了一份独立自强,不抱怨、不诉苦、不搞特殊化,拒绝过度的同情心,正是因为自信和自尊,反而特别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共鸣,让人能够感同身受,即便不向别人求助,人们也总乐意加以援手。

如果我们也能学会勇敢地担起责任,说不定也会发现,觉得不堪重负的包袱,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重吧。

相关链接】映日葵花别样红

顾晨葵的一天:

一个人的教研

孩子的爱心卡片

What's this?

放学啦!

回家的路

停在理发店前的坐骑

车还不来?

上车啦

哦,我的宝贝宝贝,给你一点甜甜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

最美江苏教育人顾晨葵:笑容赶走坏运气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李月昭

早上6点从家出发,骑电动车到公交站台,然后花50分钟转乘三趟公交车,再走两公里乡间小道来到学校,这是她每天的上班路。这条路,她一走就是14年,即便命运的绳索缚上她的双腿。每当听到学生关切的问候时,她总是笑着说:“没关系,你们就是老师的止痛药。”

——“2013最美江苏教育人”顾晨葵颁奖词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非常清楚地记得顾晨葵老师三月初来南京出席“2013最美江苏教育人”评选发布会的时候穿着一身红衣裳,半月后再见,顾老师还是那身喜气洋洋的红衣裳,在万寿教学点的黄瓦白墙间,笑得灿烂、明亮。

记者随同教育厅组织的扬州行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学校的时候,顾老师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手上举着一个笔盒鼓励学生作答,“What’s this?”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this is a pencilbox!”顾老师笑盈盈地打了个响指,“very nice!”靠在窗框上向里张望的蒋文龙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孩子不多,因为面临撤并,这十年来,没有再来过新老师,“顾老师是我们这儿最年轻的教师,我是第二年轻的,我今年50岁。” 学校最兴旺的时候,顾老师包揽全校三到六年级四个班的英语课,每天备课都要准备四份“剧本”,“想帮顾老师搭把手,可有心使不上力,顾老师教的是英语啊。” 现在顾老师仍然包揽全校的英语课,不过学校只剩下一到四年级,“剧本”也缩水成两份,但顾老师仍然毫不懈怠,“她在课堂上多开心的。”蒋老师笑眯眯地说。

孩子们需要顾老师,顾老师也需要孩子们,这种需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所以顾老师手术半年后就要求回到课堂上,回到学生中的她是快乐的,这种快乐非常自然地流露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毫无矫饰。在顾老师的办公室,她骄傲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在上海住院期间,孩子们寄来的爱心卡片,“我都是小心翼翼地拆开,看完想尽办法还原,千纸鹤我还会折,可是遇到那种心形的,我就会想,哎呀这个拆坏了怎么办!”

这次来探访顾老师,我们很关心政府和学校给顾老师提供了哪些具体的帮助,教学点校长万少华介绍,“村小有一间房,是专门留给顾老师午休的,但是顾老师中午从来也没休过,都是留在教室里辅导孩子的功课。”市政府、区政府也多次提出为她调动工作,调到离家近的市区任课,最终因为顾老师舍不得村小的孩子而作罢,她甚至连学校为她提供的交通费补助也拒绝接受,说村小本来经费就不宽裕。

江都教育局朱其山局长说到这一段时特别动情,“顾老师是特别淡定的人,你宣传报道也好,不宣传、不报道也好,她反正就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教书,这是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操守。顾老师被广泛报道后,也有很多企业家、领导、各种团体逢年过节上门探望顾老师,带个上千元的红包,可是顾老师一分钱也没要,全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这当然是爱心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女知识分子要强,自尊的表现。如果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这份自尊就好了。”

顾老师的淡定很快就被大家见识到了,在她的事迹报告会上,各路媒体长枪短炮一通狂闪,有同行小声嘀咕,“要是我早就抓狂了”,但顾老师脸上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微笑,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她的自强和倔强,在记者随她一起踏上那条漫长颠簸的回家之路时,也深有体会,从万寿小学到顾老师居住的江都城区,没有直达的公车,离学校最近的公交站也有两公里,为了能节约一点路上的时间,顾老师刚刚升级了装备,她有两辆电瓶车用来接力,一辆从家骑到离家最近的公交站台,另一辆从离学校最近的站台骑到学校。

沿路所见,这条路是涓滴爱心铺筑而成的,很多人关心着她、爱护着她,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浑然不觉。顾老师的两辆电瓶车,一辆停在学校附近公交站台对面的理发店,店主是一个熟人,另一辆停在江都表姐家的理发店前,亲戚朋友谨慎妥帖地帮顾老师保管着坐骑,尽管两家店都很小;站台前,经过的老乡亲热地和她打着招呼,“吃了吗?”公交车上,售票员坚持不收钱,顾老师坚持给,“不要不要!”“哪能不要!”说说笑笑,拉拉扯扯之间顾老师还往售票员手里塞下了忙着拍照,浑然忘记上车要买票的记者的那份。

顾老师或许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爱笑的人儿运气好,平常人都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到了这个有点特殊的家庭,反而迎刃而解。她的婆婆今年六十一岁了,小孙女四周半,上幼儿园中班,每天中午都要接回来吃饭,“孩子身体弱,生下来只有四斤多,现在长得还比别的孩子小,自己调理伙食放心些。”媳妇一心扑在工作上,婆婆也很能理解,“我自己身体也不好,开过大刀的,所以知道她特别不容易。”唯一让她操心的倒是媳妇“吃得太少,挑食。”

说着她又进厨房去张罗一家人的晚饭,四岁的小宝贝王欣怡在旁边欢蹦乱跳,一刻也闲不住,顾老师和先生笑嘻嘻地坐在沙发上,“宝贝儿你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呗。”她大大方方地扭起了屁股。有记者问她“你喜不喜欢妈妈呀?妈妈陪你的时间是不是有点儿少?”小姑娘笑靥如花,“喜欢呀!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希望妈妈陪我的时间多一点,我最喜欢星期天,星期天妈妈都会和我在一起。”跑过去,小手轻轻摸着记者阿姨的头发,“阿姨你的头发和妈妈一样长……”

朱其山局长说,“顾老师非常乐观,从来不把烦恼带给别人,全家人也都很阳光,不像有些人愁眉苦脸,把乌云带给别人。”诚如斯言。

对话:

记者:还记得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刻的心情吗?

顾晨葵:拍片子时听见医生和嫂子说,“不好,问题不小,肯定得手术!”心里就直嘀咕,怕得不得了,后来见嫂子还被骨科主任叫进了办公室单独交流,根据我可怜的医疗知识,觉得可能是癌症,心想完了!可能就快死了!晚上回去我先生问我,“今天检查得怎么样?”当时我正在洗手间洗脸,“哇”地一声就哭了出啦,“医生说我要做手术!”其实我也特别害怕从手术台上下不来了,但是后来又想,“死就死吧,死也要把最后一班岗站好!”(她用夸张甚至还有点搞笑的口吻回忆这一幕,像在讲别人的事。)

记者:顾老师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顾晨葵: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不管做什么都要认真做下去。从幼师转到语文教学,从语文转到英语,不管从事什么,都要努力教好。

记者手记:

“孤独的人最亲切,难过的人笑容更灿烂,因为他们不愿意让身边的人承受他们的痛苦。”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无论是顾老师,还是顾老师的家人,都是这句台词的真实注脚。

沿着顾老师的回家之路,从村小到江都的车上,采访了一整天的记者们也很疲劳,有些同行小声问,“还要去家里吗?”顾老师家住六楼,爬楼的过程中又闻同行们此起彼伏的喘气声。不难想象,对顾老师来说,这样日复一日的奔波对她来说是多大的消耗甚至折磨。而此行让我最吃惊的是,顾老师的家境并不像我原先想象中那么贫寒,2006年,新婚燕尔的顾老师夫妇在江都买了房,房子很宽敞,还有一个小阁楼,小区环境也很好,当时房价两千多一平,现在已经涨到六千了。先生是大学毕业生,前两年去过新疆工作,去年为了方便照顾顾老师又回到江都,两个人的收入在江都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如果不是因为顾老师的病,他们原本就是江都一户幸福普通的小康之家,即便生病之后,顾老师也不是没有条件过安稳一点的生活,家人、亲戚、朋友,包括同事都劝她休息,但对于自信、自尊的人来说,越是困境越能激发她的斗志和能量。朱其山局长的一番话特别打动我,他说“这种精神的外在表现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内反照其实就是女知识分子的要强,要好,自尊。”

的确,在我眼中,顾老师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和平常人一样,害怕时也会哭,压力大时也会逛街、购物发泄,笑起来有时会捂着嘴,“购物啊,购物是女人的通病吧?”她是一个80后,眉眼间甚至还有些稚气未脱,但她又比很多80后多了一份独立自强,不抱怨、不诉苦、不搞特殊化,拒绝过度的同情心,正是因为自信和自尊,反而特别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共鸣,让人能够感同身受,即便不向别人求助,人们也总乐意加以援手。

如果我们也能学会勇敢地担起责任,说不定也会发现,觉得不堪重负的包袱,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重吧。

相关链接】映日葵花别样红

顾晨葵的一天:

一个人的教研

孩子的爱心卡片

What's this?

放学啦!

回家的路

停在理发店前的坐骑

车还不来?

上车啦

哦,我的宝贝宝贝,给你一点甜甜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