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视点 > 正文

培养男幼师不能满足于“破冰”

作者:汤 勇 发布时间:2017-05-03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鉴于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以及男幼儿教师严重匮乏的现实,既然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破冰之举,就应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据报道,重庆将于2017年启动公费男幼师的培养工作,培养学制为5年,计划招生77人。重庆市教委将按照“择优录取、公费培养、考核招聘”的原则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公费男幼师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全免,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重庆市财政承担。

  幼儿期是人的心理、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是孩子模仿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学习、模仿的主要对象,一是家长,二是老师。相对女教师而言,男教师在运动、科技、理性思维等方面具有一些特定优势,性别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女教师。游戏时,他们是孩子们眼中的智多星;劳动时,他们是孩子们心中的大力士;有了不懂的问题,他们看起来又无所不知。

  幼儿园补充并保持一定数量的男教师,可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更好地帮助幼儿形成刚毅、勇敢、坚强的品质,特别是能够帮助男孩子铸就阳刚之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阴盛阳衰”现象。

  幼儿园“娘子军”扎堆、男教师成稀缺资源,是当下学前教育的普遍现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在100万人左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约为1%;相比之下,日本幼教的男教师比例约7%;美国的比例更高,约为10%。

  造成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正规学校培养的男性幼儿教师很有限,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比例为1/30—1/40,换句话说,一个班级中往往只有一两位男性学生。另一方面,愿意从事幼教工作的男教师比例很小,一些幼儿园即使有个别男教师,他们往往也是处境尴尬,甚至被边缘化。同时,幼儿园男教师流失也很严重,一些男教师进入幼儿园2—3年内又想办法转为了其他职业。

  基于此,重庆启动的公费男幼师培养工作便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于优化幼儿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幼儿园的长期发展,对于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的形成,都会在鲜明的导向中产生积极作用。

  但另一方面,男幼师培养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学生在初中时成绩比较好的话,大都会选择上高中参加高考读大学,那些成绩一般的初中生如果选择读中职,也会热衷选择一些市场需求紧俏的专业。

  同时,重庆男幼师的培养设置了不少限制条件,比如“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不得脱产攻读本科和研究生”,“未满服务期不得向本区县外其他单位流动”,这些规定显然阻断了公费男幼师的“大学梦”“考研梦”。对有些男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在算过成本账之后,放弃读幼师的想法。

  笔者以为,鉴于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以及男幼儿教师严重匮乏的现实,既然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破冰之举,就应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量”上放大,以尽快缓解供需矛盾;从“质”上保证,尽可能以政策红利和杠杆,调节并吸取更多的优质男幼儿教师生源,从而把好事办好。

(作者汤勇,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