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南京玄武区: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作者:潘玉娇 陈克俊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南京玄武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侧记

新学年开学在即,家住南京市玄武区的刘师傅正兴奋地帮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添置学习用品。刘师傅的老家在苏北农村,这几年来宁务工,女儿的入学问题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如今,随着该区不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他的心病解除了——女儿被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接纳。“听说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没想到我的孩子也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这么好的教育。”说起这些,刘师傅高兴得合不拢嘴。

“全纳教育”促公平

其实,早在2006年秋学期,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就接收了第一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00余名学生涌入这所省实验小学、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成了当时的一条大新闻。经过几年努力,这200多名学生都已顺利完成了学业。“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的校园氛围,同时因材施教,给他们最适合的教育。”校长杨昌说,“目前我校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都能随班就读,与本地孩子享受同等教育。”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南京市红山小学共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89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5%。据校长赵功伟介绍,学校对于符合条件的孩子,一律给予学区内孩子同等的入学待遇;同时努力为家庭困难孩子减免各种费用,保证教育公平。 “我们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赵功伟说。

如何给予每一个孩子公平公正的教育?近年来,玄武区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2012年秋季开始,该区停止了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新生招生,此后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由公办学校接纳,同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按照小学生均120元、初中18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该区还通过随班就读与集中教学两种方式,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全部进入正常的教育序列,实现了残疾儿童100%入学,真正做到了“全纳教育”。

资源共享保质量

在南京市玄武区,由于区划调整等历史原因,城东和城北的10所中小学与该区其他学校相比,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均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让这些学校跟上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玄武人为此下足了功夫。

2006年,玄武区教育局投入40余万元,启动“紫东、孝中青年教师签约培养工程”,采用签约培养的形式,集中全区教师骨干与城东的紫东实验学校、孝陵卫中学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师徒结对。工程启动至今,该区共组织签约7次,培养了66位青年教师,占两校青年教师总数的85%。而在所有结对的青年教师中,已有一人被评为区学科教学带头人,9人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6人担任学校中层领导,8人在市级以上赛课中获奖。2012年,玄武区把签约学校扩大到12所,并为28位青年教师选聘了指导教师。此外,该区还通过区内交流、优先安排、外派锻炼等一系列措施,帮助相对薄弱学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近3年来,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级干部交流达52人,年均流动比例21.2%,全区初中校长几乎都有四星级学校或初中名校的教学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玄武区又成立了“东部十校联盟”,10所中小学组成联合体,定期组织各校的领导和教师开展讲座、研讨、沙龙等专题活动。经过数年努力,这些学校的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孝陵卫中心小学以“育心育智,成人成才”为办学理念,培育“悦己、悦人、悦群、悦智、悦动、悦行”的智慧型学生;樱花小学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打造儿童“自能”学校……与此同时,该区又成立了九中教育集团、十三中教育集团2个初中均衡发展集团和北京东路小学集团、长江路小学集团、成贤街小学集团3个小学办学集团,这种资源共享的办学形式,有力促进了薄弱学校的蓬勃发展,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小班教学扬个性

“让每个孩子掌握一项体育艺术特长,为每个孩子制定阅读规划,让每个孩子每学期做一次班级管理者,让每个孩子每学期都能主持一次晨会或班会……”在南京市同仁小学,自2009年开始践行的《小班承诺》,既是学校教育者对孩子们爱心与责任心的体现,也是该校向老百姓立下的满怀激情的“军令状”。作为南京市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该校已步入全市小班化教育名校行列,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连续两年获区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

而同属小班化实验学校的海英小学,目前是玄武区最大的小班化学校。为了张扬学生个性,该校给每个班铺设了地板,配置了书橱、多媒体展台,学生人数控制在28人以内。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小课桌由“秧田式”变成了“品字式”“围坐式”,师生们一起构思班级文化、班级口号,形成班集体发展的个性化目标和中期目标。近两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频频获奖。

实施小班化教育,源于解决老城区学校学生人数锐减的困境。然而,在小班化推进的10年来,玄武人创新思维,先后采取经费倾斜、师资保障、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典型示范、底线规约、机制驱动、政策激励8项措施,将小班化教育变成玄武区义务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目前,该区共有小班化小学12所,有5所被评为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几年间,该区承办了“中国南京——新加坡中小学校长教育论坛”“南京市小学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现场会”等研讨会,小班化的教育成果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珠江路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小营小学的足球、国防教育,逸仙小学的金陵文化教育……多姿多彩的小班化学校,为玄武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