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侍磊)“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工作时间不务正业,工作效益差,服务态度不好,学生、家长或其他教师意见较大,在学生、家长中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从今年起,江苏省东海县中小学教师身上若有这样的“毛病”,其师德考核将直接被认定为不合格,将领不到年底发放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构建长效机制 圈出师德“禁区”
东海县于201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若干规定》《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工作的补充通知》等相关文件及规定,全面推行师德评议考核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和实施程序。提出教师师德“十条戒律”,包括: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不准私自办班或对现任教学班的学生有偿家教;不准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以及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讲脏话粗话等。东海县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教师执行“十条戒律”的情况记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
目前,该县各校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教育、考评、奖惩、台账建立及管理、民主监督、经费保障等制度,形成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创新评价模式 量化师德“成绩”
近年来,东海县积极构建“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全方位多角度“五位一体”东海特色的师德考核评价模式,实现师德评价主体全方位覆盖、评价过程全时段覆盖。在学生评中采取“背靠背”的方式,通过教师不参与、中层干部直接组织学生、直接分发问卷、直接收回问卷,评价的内容既有最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百问不厌的老师的评选,也有经常拖堂的老师、作业超量的老师的评选。同时在注重评价的广度的同时,还注重评价的深度。家长评价则是通过每学期一到两次的以家长座谈、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师德师风评价。
东海县同时为全县万名中小学教师全部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坚持专人负责、集中管理、年度抽检,实行师德考核不合格一票否决制度,把师德建设工作化虚为实。师德考核结果已成为全县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评优评先、培训推荐第一标准。
树立典型引领 塑造师德“楷模”
“山村的孩子就是我的生命希望,是他们给了我与病魔抗争的力量。山村的孩子们需要我,我更离不开山村的孩子们,离不开我的讲台。”这是江苏省最美乡村教师季洪开老师在接受江苏教育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最朴实的心里话。
季洪开是山左口乡南古寨小学教师,他身患癌症,却从没想过离开学生、离开课堂。2012年9月他被江苏教育电视台作为“江苏省最美乡村教师”进行推介、获评东海县“十佳教师”荣誉称号。近年来,随着东海县“晶都育人楷模”“感动东海教育人物”等评选活动的相继开展,将该县师德教育活动推向了高潮。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已经成为该县实施师德教育活动最佳途径。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评出“晶都育人楷模”47名,“十佳班主任”30名,“最美乡村教师”20名……她们的感人事迹,为全县教师树立榜样,起到了榜样引领作用,升华了师德教育主旨。
(东海县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