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竹生)以接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为新的起点,丹阳市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完善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大拓展方向。
一是由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延伸。 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打破校内、校外的绝对界限,努力完善校外教育体系,逐步丰富校外教育内涵,加快推进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二期工程,不断拓展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服务功能并以合作办学的形式向农村辐射,“村校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为全市学生共享优质校外教育资源提供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二是由实态教育向网络教育拓展。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丹阳教育时高度评价了丹阳市“优质教育资源进乡村”的活动,在此基础上丹阳市将连接网上、网下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城乡学校网络共享”工程,逐步构建“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线工作、家长及时关注”于一体的“教育网校”,全市教师、学生、家长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校之间的网络互动交流,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网络学校。
三是由个体探索向整体发展转变。 深入推进城乡学校“结对联动”工作,通过校际联盟、结对帮扶、建立学校共同体、组建教育集团等形式整合薄弱学校,逐步形成结对共享、重组共赢、整合共荣的发展态势。打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渠道,实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研讨、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将教师由原先的“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定期在学校之间流动,以师资的均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努力寻求文化的融合,以特色的培育扩大学校之间的差异,逐步实现共性之上的个性发展。
今后丹阳市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校舍安全工程、教育装备更新工程、信息化升级工程等,新建、改建、扩建学校时严格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配置到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实施“小班化教学、特色项目一体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等内涵提升创新项目,努力在控制学生择校比例、扩大教师流动幅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行风建设水平等方面寻求突破。
(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