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2014年,徐州教育重点:为了孩子

作者:徐保卫 甘小妹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徐保卫 通讯员甘小妹)2月13日,徐州市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今年徐州教育工作的重点,众多利好消息传出。今年,该市教育将扩建幼儿园80所、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确保高考成绩有新突破、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现宽带进校……

学前教育:扩建幼儿园80所

今年,徐州市将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扩建幼儿园80所,招聘公办幼儿教师300名。同时,新创建省市优质园70所,省优质园比例达60%以上。鼓励优质幼儿园集团化发展,完成幼师幼教集团股份制改造。加强学前教育课程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与管理,泉山区实施好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

义务教育: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

2014年,丰县、睢宁、邳州、新沂将力争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级验收,铜山、云龙、鼓楼、泉山、开发区通过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并通过实施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初中提升工程,建设省市级特色文化小学20所、省市薄弱初中课程提升项目20个、省级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3个。同时,今年将探索集团化办学和区、市共建九年一贯制办学新模式。

普通高中:确保高考成绩有新突破

今年该市将创建四星级学校2所、三星级学校2所,徐州七中、九里中学、贾汪建平中学、邳州明德实验学校通过星级复审。制定《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指导意见》,开展普通高中办学特色评估,创建省级课程基地4个、市级课程基地10个。同时,优化高中布局,推进适度规模办学,做好与全国学籍管理系统对接工作。加强高考新方案研究,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备考工作针对性,确保高考成绩有新突破。开展高中教育发展状况调研,着力破解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职业教育:加快职教集团建设

2014年,徐州市将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技师学院通过国家改革发展示范职业学校验收,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3所、省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10个,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段培养项目15个。加快现代农林、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旅游等职教集团建设,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

社会教育:推进徐州开放大学建设

徐州市教育部门将通过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徐州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居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创建省社区培训学院1个、省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4个、省重点扶持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所。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

基础设施: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现宽带进校

今年,该市将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现宽带进校,15%以上的学校实现无线宽带上网。加快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开发、引进与课标、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进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一县一品”、“一校一品”格局。市区中学和县区城区及有条件的乡镇学校实行网络集体备课,推动网络协同教研、城乡学校网上结对。

教学质量:1/3学校达到“课改达标”

徐州市教育局将加强“学讲计划”理论学习研究,组织开展三轮赛课和经常性评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设计、组织、引导、调控能力。研究制定“课改达标学校”评价标准和验收方案,开展市、县、校三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评比,组织课改达标课、达标学校评估验收活动,年内1/3的学校达到“课改达标学校”标准。评选表彰课改先进单位、教学改革首席教师、课改专家校长。设立教改专项经费,县(市、区)课改资金不少于教师培训经费的6%。

责任教育: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

市教育部门将持续推进责任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提高“阳光体育”校本化工程、体育艺术“2+1”工程实施水平。加强课外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办好“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办学条件:一中、二中要建新校区

应对“单独二孩”政策,结合城镇化推进和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2014年,该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扩建中小学38所。加固、重建校舍6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安全校舍比例。完成市三中、徐洲高级中学、侯集中学校园文化提升规划方案和市三十二中、三十四中校园文化工程建设。市十三中、运高师综合楼以及徐高中、侯集中学艺体中心主体完工。推进市一中新城校区、二中新校区、模特艺术学校实训楼建设。

教师队伍: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超过2届

继续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选派不少于200名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200名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健全县域义务教育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区域内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推行校长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超过2届。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