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祥忠)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体教结合”“健康促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该区坚持制度规范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工作的意见》《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卫生工作意见》、《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规范了学校体育工作。并把涉及到体育方面的各类法律法规收集打包挂在教育科网页上供学校领导教师学习,提高大家做好体育工作的意识。
该区坚持专职队伍引领和兼职队伍辅助相结合,培养了一批事业心强、作风正、专业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为全区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兼职体育教师和体育辅导员队伍,并把兼职队伍承担的体育工作纳入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
该区坚持课内提质与课外拓展相结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专门成立了“区体育教科研基地”,形成了“每月两次”体育教师集中教学研讨机制,通过体育示范课观摩、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每学期在全区开展“大课间活动”研讨与展示,以此来促进学校体育活动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项目、定人员,以确保实效。
该区坚持夯实基础与特色打造相结合,大力支持学校充分挖掘自身办学特色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将特色活动开发纳入教育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走出了一条“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体育特色教育之路,如:中山路羽毛球、区实小艺术体操、江滨实小足球、红旗棋类、江科大附小排球、学府路小学武术、谏壁中心校轮滑、京口中学手球、香江花城小学射箭等,很多学校还把这些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编成运动操,全面普及。
该区坚持竞技比赛与丰富活动相结合,把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有些项目要求融入到游戏项目中,如:江滨实小和恒顺实小的国际田联趣味田径游戏,让孩子在玩泡沫无危险的运动器械中训练技能、增强体质;区实小充分利用操场、楼道、房顶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游戏活动;香江花城小学开发民族传统游戏——抖空竹、跳竹杆、滚铁环等;谏壁中心校、桃花坞小学引进现代游戏项目——轮滑、呼啦圈、阳光伙伴等,让孩子们在比赛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在不知不觉地挑战和嬉玩中锻炼技能,增强体质。
(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