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为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民生工程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日前,沛县教育局通过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民生工程建设暨系列关爱活动,积极营造全系统都来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留守儿童寄宿制比例稳步提高,留守儿童“三结对双代理”工作全覆盖,实现在校“留守儿童”受关爱面达到100%、在校期间教职员工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面达到100%的“双百”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加强“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全县各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其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监管现状等各方面情况。在每学期开学时重新核实,做到“留守儿童”数量清、情况明。学校学生处(德育处)要将“留守儿童”档案建设情况纳入德育工作总体安排、考核奖惩。
二、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室。全县各校要建设一间独立的“留守儿童”亲情室,亲情室内至少应设立1部亲情电话,2台能视频对话的电脑,并精心设计、营造布置较为温馨的环境。“留守儿童”亲情室由德育处(学生处)负责监管,但相对独立。“留守儿童”亲情室要定期在课外时间向“留守儿童”开放,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并按年级班级合理安排使用。要坚持开通“三线一箱一室”,即一要向本班学生及其家长(含代理家长和实际监管人)公布班主任电话,使其既是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的“亲情热线”,又是随时可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的“师长热线”。二要向全校学生及其家长公布德育处(学生处)电话,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外出务工家长、代理家长和实际监管人可随时与学校交流沟通的“家校热线”。三要在校园内设立留守儿童信箱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知心老师”,倾听留守儿童心声,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三、提高“留守儿童”寄宿比例。全县各校要优先满足和吸纳留守儿童住读,提高“留守儿童”寄宿比例,破解留守儿童在家无人监管或监管困难的难题。要大力实施寄宿制精细化管理、不断改善食宿条件、合理确定食宿费用、切实提高食宿质量,为住读“留守儿童”提供优质寄宿服务。积极探索和总结寄宿制学校建设经验,典型示范,推进寄宿制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发展。
四、开展留守儿童“三结对双代理”活动。全县各校要扎实开展留守儿童“三结对双代理”活动,即一要动员全体教职工,与每一位留守儿童“一对一”、“ 一对多”结成帮扶对子,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关爱其健康成长。二要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一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优秀学生与其结成好朋友,在日常学习和玩耍中共同成长。三要邀请该优秀学生的家长担任子女结对帮扶好朋友的代理家长,给予其特殊关爱,促进两个子女共同健康成长。
五、加大“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培训、监管力度。全县各校要加大对“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代理观,掌握基本的代理常识,增强代理效果,提高代理质量,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要加大代理家长的监管力度,每一个代理家长要履行以下职责:一是做到“三个清楚”,清楚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清楚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二是做到几个“一次”,每周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交谈,辅导一次作业;每月与留守儿童暂时代管人联系一次,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一次,并督促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一次;每学期陪留守儿童过一天节日。三是做到一个“必到”,留守儿童过生日必到,并有生日小礼物。
六、协助办好“假期社区未成年人学校”。 全县各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协助社区(村)办好“假期未成年人学校”,在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向“未成年人学校”提供支持,使其能有效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假期教育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努力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关爱“留守儿童”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各校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将“留守儿童”民生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抓实。
县教育局将各校“留守儿童”民生工程建设情况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评估、综合性督导评估德育部分指标予以考核。各校要注重“留守儿童”民生工程建设过程性资料收集,特别是“留守儿童”档案、亲情室建设、结对帮扶、培训监管资料的收集整理。县教育局还将适时召开“留守儿童”民生工程现场暨表彰会。
(沛县教育局 蒋刚 戚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