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成农民工子女公办校就读
招生助学从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延伸
1月28日,在南京市奥体小学,205名在建邺区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前收到了教育部门提供的每人400元现金和价值100元的学习用品。
据建邺区教育工委书记易善平介绍,2010年,该区将投入20万元完善困难家庭学生助学机制,投入30万元为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在全区推广“四点钟学校”等。自2008年秋季开学起,居住在建邺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从小学一年级起10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构建普惠性政府助学体系,给困难家庭子女更多关爱,建邺区的做法只是南京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个缩影。2010年,该市将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继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和对困难家庭子女的政府助学。全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包括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农村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子女、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孤残学生、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警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这六类经济困难学生,将全部纳入“助学券”保障范围。此外,该市用于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专项经费将达到1700万元。
近几年来,南京坚持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施以“同城待遇、同班学习、同步发展”为重点的“三同教育”,6.2万“蒲公英”在这座城市快乐生长。义务教育就学率达99.8%,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学生比例已达到93%,杂费、课本费和借读费三项应免尽免。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宁就学将逐步实现“三个延伸”:从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延伸,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在助学、招生等方面逐步实现同城待遇;从关怀学生向关注家庭延伸,将通过办好一批“新市民学校”,改善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从机会保障向文化融合延伸,各类学校进一步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指导等,让“民工娃”尽快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市民。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表示,从保障教育机会走向注重教育质量,这是南京教育服务民生、推进教育公平新的要求。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