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书法室、音乐室、舞蹈房,配有近百台电脑的电脑房,每间教室都有“新三机一网”——互联网络、视频展示台、背投电视、电脑……刚从老家随打工的父母来无锡读书的小李,迈进滨湖区蠡园中心小学时,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漂亮的学校以前从来没见到过!投资3000多万元,2006年投入使用的蠡园中心小学,硬件水平达到省实验小学建设标准,目前这里约70%的学生来自新市民家庭。
感受到教育公平“暖意”的,远不止蠡园中心小学的数百名新市民子女。最新统计表明,无锡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已达15.4万余人,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6.5%。近年来,教育部门坚持“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公办为主、依法规范”原则,努力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对接受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额外予以补助,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办学,扶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调动公办学校接纳进城流动人口子女的积极性,确保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率达90%以上,其中江阴市、崇安区保持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100%在公办学校就读。
2009年初,市教育部门组织实施了“年内完成薄弱学校(办学点)改造50所以上”这一市委、市政府下达的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地确定了60所需改造的相对薄弱学校,这些相对薄弱学校接纳的大部分生源是流动人口子女。到去年底,各地相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超额完成。教育部门完善各类招生政策,确保流动人口子女招生入学平等待遇。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对符合入学规定的流动人口子女不得拒收,不得歧视,不得违规收费,不得单独编班。对于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小学毕业生,纳入全市初中招生计划,按小学升入对口公办初中的方式,以确保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除全力抓好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外,还重视向义务教育两端延伸,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实行"同分录取、同等收费",并进一步做好高中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工作。同时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收费标准的幼儿园,以满足低收入流动人口家庭子女上幼儿园的愿望。
无锡市还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指导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目前该市有14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校生约1.15万人,占外来人口子女总数的10%。市教育局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下,从去年开始分批对全市所有民办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资金和设施设备扶持,去年仅省以上安排的补助奖励资金就接近1200万元,使这些学校基本达到省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的要求。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