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南京:小学生自编自导科普剧(图)

作者:吴 俊 发布时间:2015-10-21 来源: 徐州教育网

杨澄子扮演诸葛亮解说化学反应

小瓶子“吃”鸡蛋

马小跳“下油锅”

吴俊 摄 转自扬子晚报网

摇着白羽扇,着长袖汉服,舞台上的小演员潇洒飘逸。“这是在演古装戏吗?”原来,她一不小心穿越到三国,成了诸葛亮。8月12日,在江苏科技馆,来自南京市多家小学的小演员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科普剧,这些科普剧完全由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他们把枯燥的科学知识融入了剧本,让大家耳目一新。

诸葛亮懂化学反应

“话说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配音响起,帷幕徐徐拉开,台中人物羽扇纶巾,这不是诸葛亮吗?仔细一看,还是位女版诸葛,一旁的书童张馨月也是女扮男装。在《梦回三国》科普剧中,汉口路小学三年级的杨澄子从容不迫,当起了军师,用现代科学知识解决古代危急军情。

诸葛亮还在休息,大胡子张飞就闯入帐中,称军情紧急,原来突然天降大雪,敌方城墙坚固,如何才能破冰攻城呢?学过科学的诸葛亮就是不一样,她摇了摇羽扇,一个点子就蹦出来了,“高速公路有积雪要撒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于是,诸葛军师下令收集军营中的盐,用箭射入敌方城墙,加速冰雪融化。

古代,人们都是快马加鞭传递军情,一旦密信途中被敌方获知,后果不堪设想。昨天,穿越到三国的杨澄子发明了“无字天书”。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上面会有密令吗?正当大家疑惑时,杨澄子不慌不忙,“拿出我的八宝琉璃瓶。”她把瓶中液体涂上白纸,“手令”两个蓝色大字赫然显现。“这是化学反应,千年以后,大家会叫它科学吧!”杨澄子闲庭信步,丝毫不失诸葛亮指挥若定的气质。

诸葛妙计:杨澄子事先在白纸上用米汤写上密信内容,密信传递途中即便被敌方发现,也是白纸一张。八宝琉璃瓶中的液体是碘酒,米汤的成分是淀粉,淀粉一遇到碘酒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显示出蓝色字迹。

小瓶子“吃”鸡蛋

8月12日,经过5天系统培训,小演员们以学校为单位,为家长献上5部科普剧。汉江路小学学生带来的科普剧是《小熊请客》。

“一起幸福往前走……”唱着自己编写的欢快歌曲,穿着量身定制的演出服,小熊、小狐狸、小鸡手舞足蹈。小熊是主人,它请大家吃的是蘑菇。“哎呀,哎呀……”小狐狸吃了有毒的蘑菇,捂住肚子,扑通一下倒在舞台上,生动表演让大家鼓起掌来。科技馆的张老师说,参加培训的孩子是从学校选出,有些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表演,一开始形似神不似。但孩子们很努力,有一位孩子还反过来安慰张老师:“老师,不要着急,我每天都在进步。”

随后,孩子们拿着毒蘑菇的图片从家长面前一一走过,当时现场有50位观众,仅展示毒蘑菇的图片就花了5分钟。看着孩子们一本正经的样子,家长也被逗乐了,“孩子太实在了。”来小熊家做客的有位特别的朋友,不是别的动物,而是一个锥形瓶,瓶子的绝活就是“吃”鸡蛋。小小的瓶口,根本塞不进一个鸡蛋,可是,小熊有自己的小绝招,让瓶子也能“吃饱”。

小熊秘笈:小熊点燃一张纸,把它扔进锥形瓶中,纸张燃烧消耗了瓶中空气,瓶中气压低,瓶口的鸡蛋就在瓶外高压的作用下,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吸了进去。

马小跳“下油锅”

“大家好,我是马小跳,一生下来就会跳。”马小跳的扮演者史石吏磊蹦蹦跳跳出场了,他是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学生。

科普剧《马小跳爱科学》的灵感源于《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好看又有趣,所有的快乐来源是简单、率真、善良的童心,如马小跳一般大的孩子都喜欢这套丛书。科技馆的张老师告诉记者,演马小跳是孩子的主意。去年,科普剧刚开始编排,很多孩子说非常喜欢马小跳这个角色,要演马小跳。于是,科技馆的老师就把孩子的想法逐步完善,编排成科普剧本。从学校到老师,甚至课上的内容都是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孩子们演起来游刃有余。今年,孩子们依旧喜爱这个角色,只好如连续剧一般,出了第二集。

舞台上,一位穿着黄色大褂的江湖术士在卖烫伤膏。据说,涂了他的烫伤膏,下油锅都不怕。这就是生活中常出现的假药贩子。昨天,史石吏磊扮演的马小跳用事实揭露了江湖术士的障眼法。他不涂烫伤膏,把手伸进油锅,也毫发无伤。明明沸腾着的油锅,为什么一点都不烫呢?轰隆隆老师告诉马小跳,秘密就在油锅。

油锅的秘密:一般情况下,油的沸点很高,把手伸入翻滚的油锅一定会烫伤。可是,如果在油锅中加入硼砂,则会降低油的沸点,看上去沸腾的油锅其实温度很低。

【链接】

科普剧是一种全新独特的科普形式,每个剧中都藏着科学小知识。编排演出科普剧,是吸引青少年爱好科普的重要手段。本周六,小演员们将继续在江苏科技馆科学剧场进行汇报演出。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