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苏州市作风效能督查组在教育局听取了汇报,对教育系统作风效能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
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鲍寅初作了专题汇报,提出了苏州教育系统作风效能建设的“135做法”,即围绕一个目标,落实三个重点,凸显五大标志。鲍寅初指出,苏州自1998年普及了高中段教育后,就完成了“学有所教”的阶段,步入“学有优教”的发展阶段。因此教育系统的作风效能建设也同样是围绕着“学有优教”这一目标开展的。同时,他强调了教育系统的作风效能建设要重点体现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上,以“事业领先、学校发展、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形象良好”为标志,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区三城”建设。
今年以来,苏州实施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历史上市区学校最大的一次布局调整,在体制、机制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关于加快实现苏州市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现代化意见》中明确地提出了管理、布局、标准、经费、教师、水平六大方面统一,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率先突破。率先向社会公布了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201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在学校发展方面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学生进步同样是作风效能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为此,苏州教育实施了促进学生更全面更有个性发展的“五不同”,给予学生不同的奖项、不同的发展机会、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更多样的平台,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将教师的师德师风与机关的服务作风结合起来,培育教育良好的形象。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和效能监察工作。
鲍寅初指出,作风行风正,教育事业发展才能保持“顺风”良好快速前行的势头,因此作风效能建设将是教育系统长期坚持、高度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键性工作。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