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班主任,由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在日前南京市举办的班级教学管理体制研讨会上,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采取的这一班级管理方式引起了与会700余名校长、专家的强烈关注。
作为南京市班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学校,南外仙林分校从2006年开始试行取消单一的“班主任负责制”,改由3至4名老师、2名学生代表和2名家长代表组成的班级教育小组共同管理班级事务。目前,该校从小学到高中的120余个班级全部实施了班级教育小组制度,所有教师均在一个班级教育小组任职。
“班主任负责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转型,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南外仙林分校校长钱铁锋说,班级教育小组实质是用教师集体负责制取代班主任个人负责制,在管理中,坚持集体决策、集体行动和集体承担责任,由小组组长负责成员的组织、协调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小组成员有选择地参与研讨、决策等过程。
在班级事务处理中,南外仙林分校建立了“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3种形式的议事制度,要求小组核心成员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工作交流,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对本周工作总结反思;每月召开一次月诊断会议,对班级部分学生个体进行全面分析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与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相适应,南外仙林分校还改革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成立了班级教育小组考评组,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学校重大活动组织开展情况等进行督导考查。同时规定,教师学期奖的25%用于班级教育小组工作专项考评;教师学期奖的75%用于教师个人考评。其中,教师在班级教育小组中的工作表现占个人考评权重的30%。
“在旧有的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习惯了分工负责制度,先有学科归属,才有教师的职业认同。”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教授说,班级教育小组通过制度的载体整合了教师资源,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全员育人功能,有利于教师树立整体观念,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