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目前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均达三星级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40所幼儿园通过省合格园验收,24所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园评估;教育教学装备达到省二类标准,素质教育、规范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荣获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县等称号。
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预算单列;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政策落实到位。建立了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在徐州市率先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教育经费,设立教育专户,实行封闭管理。
二是依法增加教育投入。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教育专项经费达5.27亿元,保障了星级高中及优质幼儿园创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留守儿童食宿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设备添置、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等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负全责”的教育投入稳步增长机制,依法保障“三增长一提高”。
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按照省二类标准配备教育教学装备。进一步优化、完善全县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改造薄弱学校信息网络结构,保障学校校园网络的安全畅通。深化新课改资源库建设,把优化课程资源纳入常规化管理轨道。网络教室多媒体装备数量之比达到5:1以上,师机比达2:1以上,生机比达10:1以上。55所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全部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公办与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强化区域性学前教育总体规划,落实省合格幼儿园、优质幼儿园建设标准,全县共有40所幼儿园,其中省优质园24所;全县所有幼儿园均达省合格园标准,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91%。
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坚持均衡化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实施的思路,近年来全县投入1亿多元,为中小学配备了设施设备。大力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食宿工程,改善农村学校食宿条件,满足留守儿童食宿需要。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和教研员定校定学科帮扶工作,实行新教师主要面向农村学校配备和农村服务期制度,推行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轮岗支教制度,城乡校际办学差距不断缩小,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优质发展高中教育。以晋星升级为抓手,做强做优普通高中教育。目前,全县普通高中有四星级1所、三星级5所,职业高中有四星级1所、三星级1所,所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均达三星级以上。
四是加快发展职业、社区教育。加大非义务教育的教育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全县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多种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满足城乡劳动者接受各类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3%。
全面提升教育内涵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成立了规范办学领导小组,出台了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评估标准。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多次开展办学行为“飞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
二是实施全员研训,提升专业素质。该县是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在全省率先改革教师培训机制,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装备站等资源,组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坚持按需培训原则,大力开展生态研训。先后有187人次参加了名师、名校长培训班,教师全员培训2万余人次。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全员教科研的浓厚氛围。全县共立项各级各类课题8875项,其中国家及省级86项,市县级2875项,立项数量居徐州市第一位。
三是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确立“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发展思路,大力建设学校生态文化,鼓励每所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特色项目,打造特色品牌。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江苏省唯一的四星级体育学校为代表的包括武术、美术、书法、剪纸、工艺制作、乒乓球、管乐和职业教育在内的一批特色项目和品牌学校。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