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这支教的老师和蔼可亲,听他们上课,我们高兴,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学习内容。”“他们上课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在他们的启发下,积极探究,自主学习,他们的本领我们真要学。”……在盐城市北龙港初级中学,只要提到前来支教的老师,无论学生还是本校教师,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该校位于盐城、泰州交界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教学质量与优质学校相差较大,学校生源持续流失。然而,自从一年前由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教师组成的5人支教团队来到学校以后,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原先外流学生纷纷“回巢”,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盐城市北龙港初级中学的变化得益于盐城市盐都区积极推进的“团队支教”工程。为实现区域内教育的整体优质均衡,盐都区教育局在全面推行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程的基础上,针对单个教师支教力量薄弱的现状,推出团队式支教工程,即由城镇优质学校派出支教团队赴农村薄弱学校工作。以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和第二小学为例,两校先后派出3支团队共计15人,到该区的3所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每校5人。
据介绍,支教团队成员由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其中1人任受援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人任教务主任,1人任教研主任,其他人任教研组长,从教育教学管理到教学研究实行整体帮扶。为了确保团队支教的效果,盐都区教育局还专门制定了团队式支教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支教人员的考核管理、待遇保障等问题。支教人员原则上实行双重管理,以受援学校为主,派出学校为辅,其工作实绩须定期汇报与公示;对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的人员,在晋升高一级职称、职务聘任、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支教期内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者,则延长支教时间。与此同时,教育局还规定受援学校必须在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上为支教人员提供方便,派出学校为派出人员每周报销一次往返路费,支教教师享受本校同等教师最高福利待遇。
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加上完善的政策规定,支教团队受到了受援学校的一致欢迎。“支教团队来了以后,我们的管理水平、教研能力、教学质量以及人民满意度都得到了较快提升。”受援学校张庄小学校长邵开祥向记者介绍,“他们不仅充实了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缓解了紧缺学科缺教师的矛盾,他们严谨的教风以及踏实刻苦的精神,更是鼓舞了本校教师的士气,凝聚了学校的人心。” “英语教学一直是学校的‘短板’,支教老师来了以后,和我们一起搞调研,一起研究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驾驭英语课堂的能力。”北龙港初中的一位英语教师高兴地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支教团队成员马红淦安心教书,她的婆婆主动来学校帮助其做饭、照应孩子。马老师的故事感动了当地很多人,他们称其为“百里支教路,三代来支教”。
据盐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排支教教师挂职既是为了提高支教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为了体现支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支教效果的最大化。“在创建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盐都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区域内学校发展水平实现了初步均衡。而此次推出团队式支教,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支教团队,让优质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严格的教学管理得以传递。”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