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教育均衡 努力推进“优质+特色”
——访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局长孙夕礼
夫子庙小学的“孔韵流芳”,凤游寺小学的“千年百尺凤凰台”,小西湖小学的普育教育……在南京市秦淮区,一所所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学校已经成为靓丽的名片,展示着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气息。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该区共有公办初中4所,公办小学17所,民办初中一所,民办小学1所,另有秦淮特殊教育学校。而在当前全省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大背景下,这些学校的发展前景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区教育局局长孙夕礼。
记者:当前秦淮区重点工作之一,是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请您就此谈谈秦淮区近年来各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孙夕礼:近年来,我们的教育布局日趋科学,教育资源整合不断推进,基础建设基本达到了现代化的标准。比如,我们完成了11所学校维修、出新和改造工作,新建4所学校食堂,完成5所学校的抗震加固工作和4所学校塑胶操场的建设任务。目前,夫子庙小学已被列入南京市“十佳百年名校”;凤游寺小学被评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秦淮外国语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第二十七初级中学成为“南京市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初中”;2010年,我区荣获“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当然,目前我们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比如区内的学校与市一流学校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教育布局的调整与品牌学校的扩容步伐缓慢,谋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受到制约。这需通过推进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才能解决。
记者:具体举措包括哪些?
孙夕礼:共有四点:一是创新办学模式,成立由夫子庙小学、小西湖小学、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考棚小学、凤游寺小学5所学校组成的教育共同体。二是促进队伍均衡,成立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整体推进学校队伍建设。三是修订完善《秦淮区中小学教学绩效考核方案》和《校长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监控与指导。四是扩建南京市第十八中学,建成小班化寄宿制学校,提升办学规模与质量。就目前进展来看,教育共同体和名校长、特级教师工作室已经成立;《方案》和《责任书》将在今年12月前修订完成;第十八中学已全面推行小班化寄宿制;第二十七初级中学与文枢中学初中部将于2013年9月前拉开与南京名校合作办学的序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优质+特色”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优质+特色”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学特色的彰显,在这一方面区教育局有哪些规划呢?
孙夕礼:要充分利用秦淮文化的资源优势,精心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深入挖掘生命力持久、感染力厚重的学校内涵,认真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形成一批精品地方课程,如夫子庙小学的“星星论语”、小西湖小学“身边的数学”等。此外,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小班教育规模,提高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效。
记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推进离不开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请谈一谈秦淮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孙夕礼:就以成立名校长、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例。区教育局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设置了中学数学、中学历史、小学语文、小学体育、幼儿教育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和5个名校长工作室。我们设定两年为一个周期,要求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至少完成一项市级以上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并予以推广。区教育局每年向每个工作室投入专项经费2万元。此外,我们还从引进名特优教师、开展教师国际交流学习、开展暑期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入手,以项目资助的形式,分层分类培训,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获知,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以外,区教育局近期在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及职业教育方面也有一系列改革措施,能不能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孙夕礼:学前教育主要是增大公办园比例,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园的扶持力度。高中阶段教育要进一步推进高中特色发展,如将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打造成南京市小班化综合改革高中,把文枢中学打造成南京市普职融通高中,使两所学校全部进入“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学校”序列。就职业教育来说,主要是构建多元办学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的办学模式,具体操作包括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国际化办学,以及力争与高校进行办学对接等等。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