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王家明)11月27日上午,东方吐白,临近一度的气温使行人感受飕飕的凉风,不觉冬日悄然而至,在南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原理论教育科主任、南通教育研究资深编辑杨曙明,城西小学校长张秀云的带领下,该校领导班子成员、一线教师代表一行20余人,带着还未散落的睡惺,便早早在美丽的濠西书苑河畔驱车启程,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启东之行——考察青少年科学教育先进学校启东大江中学、紫薇小学及沿途海门汤家中心小学的科技特色文化。
一
大江中学,一所农村高中,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科技学科特色教育示范校”、“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学生创新作品达20000多项,获国际奖30项,国家级奖166项,省级奖458项,150多项发明创造申请了国家专利,15位学生被评为“中国当代发明家”;2名学生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学校被誉为“发明家的摇篮”。这一切令人惊叹不已,刮目相看。
当我们走进会议室,认真聆听了该校科技教育辅导员文云全老师的介绍后,便疑云散尽,该校有像张家生、文云全这样一帮人,致力于把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为己任,付出毕生精力,辛勤耕耘三十载、二十载,从不退缩,他们担当拓荒人、引路者,成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的引路者、活动的设计者、趣的激发者、过程的调控者、探究的先行者、品牌的宣传者”。
文老师深情地说:“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兴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的,而且光有兴趣也是不够的。我们要不遗余力培养学生的的三“趣”:即“乐趣、兴趣、渔趣”, 从感观入手,产生心动,然后行动,获得成功的喜悦,层层递进。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在科技发明科技创新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渔趣”。”
我们以为这便是文老师他们实现成功的“奥秘”之所在,他的“十”个“一”科技教育生涯,揭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真谛,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发展,坚持、坚守“十”个“一”,不放过任何机会、时机,选择该选择的东西,一如反顾,勇往直前,不断挑战。诚然,发展了学生便是发展学校,而学校的壮大、辉煌,也就成就了自己。
在教学楼三楼右侧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览中,当我们看到数以百计的专利发明直观图、实物展,陈列着名目繁多的奖状、证书,金灿灿的金牌,以及与文老师的交谈后,我们便深刻领悟文老师的思想精髓,从中感悟到许多许多……
当然,建校尽十几年的启东市紫薇小学也毫不逊色,这所年轻的学校在科技特色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斐然成绩,让我们佩服不已,金灿灿的奖牌、获得的“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荣誉,尽管有学校科技教育辅导员老师的“ppt”现场介绍,却不过瘾,一种一睹为快的意念,驱使我们也想去探究、学习一番,可惜由于该校正在实施抗震加固,不方便接待而失约,有些遗憾。
二
如果把大江中学比称为科技创新教育的“大家闺秀”,则我们前往考察的第二站——海门市汤家中心小学可谓“小家碧玉”。走进这所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西南联大教授、著名诗人卞之琳的母校海门市汤家中心小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新、干净、隽秀,富有浓浓的航模特色氛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诗让我们读懂了汤家中心小学的校训“追寻理想,超越自我”,办学理念、方向“一路追景一路歌”,“能追无限景 才是不凡人”。
慨叹汤家中心小学从“特色教育创建”、“航模科技教育”,到“科学教育模式构建”,一路走来,风景无限,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绩。倾听科学老师洒脱而自信、自如的科学《电磁铁》耳目一新,杨成辉校长字里行间的陈述中无一不透露出一种自豪与信心,学校打造新教育之“科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成就了学校的卓越:拥有全市唯一的航模天地以及校园蝴蝶自然生态园,是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MST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学生在省、市青少年航模、机器人以及“金钥匙”等竞赛中屡创佳绩,连续4次获省级团体一等奖。学校在“追景”文化的熏陶下,谱写一篇又一篇绚丽华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收获了一份希望,作为一所在世纪之初曾获得“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美誉,在南通市科技航模比赛中荣膺“五连冠”,而今有着“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殊荣的百年城西,我们来此学习、取经、借鉴,颇有习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杨曙明主任的指导下,在以张秀云校长为领头羊的领导班子集体领导下,集思广益,群策群议,以“科技”教育为学校教育主旨、方向,打造科技教育特色文化品牌建设,让城西小学雄风再兴,一定指日可待。
(南通市城西小学科研处)
编辑:王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