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祥忠)日前,镇江市京口区一场主题为“童心有梦,科技有约” 的科技节暨小学生科技大赛顺利举行,“勇攀高峰”“星际穿越”“魔方达人”“车轮滚滚”“最强大脑”“报纸运水”“超级纸塔”等七个比赛项目轮番上演,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先生现场近距离观看了比赛,并欣然和孩子们互动、合影留念。
近年来,该区通过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普剧创作、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少年科学院)建设、校园科技月活动、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等“明日科技之星”的特色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增强科学素养;同时,固本强基,内引外联,立足多途径实施科技特色教育,全面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
途径一: 利于学生,凸显科技教育的主体性。该区以“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想中学、在用中学”为原则,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我参与我快乐”“我体验我快乐”“我成功我快乐”;进一步加强对“小研究员”“小院士”们的辅导,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时间、场地器材、活动内容、辅导老师等四落实,使他们在接受更多现代科技教育的同时,更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途径二: 归于课程,畅通科技教育的主渠道。该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历科学、探究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好科学实验仪器,创设开放性的教学形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科学的条件和活动空间;同时,各校根据地域特征、学校特色、学生资源等特点,编写校本科技教程,作为学校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教学内容;此外,把各类活动与科技教育相联系,积极开展科普周、科技馆进校园、科普大篷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丰富科技教育途径。
途径三: 成于教师,发挥科技教育的驱动力。该区倾力打造一支爱科学、懂科学、会动手、会示范、能创造的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依托省、市教研部门,实施专家引领,依托“区域共同体”,实行“校外培训、校内培养,内外互动”的培训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之迅速适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和辅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需求。
途径四: 立于基地,搭建科技教育的新平台。该区学校图书馆、科学实验室、劳技室、少年科学院、少先队活动室、仪器陈列室对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创新、创造提供资料、技术、材料、工具等帮助,保证让学生更多的创意变为现实;同时,注重发挥社会资源作用,在京口瑞京农业园、镇江蚕研所、金东纸业等地开辟校外科技活动基地,定期开展活动;此外,各校还因地制宜,建成了科学园、航模训练场、种、养殖基地、玻璃阳光温室、气象站等,这些为学生们搭建了理想的科技活动平台。
途径五: 基于课题,提升科技教育的向心力。目前,京口区教研部门及各学校共承担省、市科技课题5项,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促使各校对素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科技教育经验,增强了全系统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凝聚力,为全区科技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