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德胜)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体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教育名城建设,扬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义务段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三走进”活动。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图书馆、非遗集聚区。在每年4月、10月各安排10所初中学校初二年级学生开展城乡互动体验,让更多的城乡中小学生了解祖国发展历史,感受扬州城乡变化,在体验中培养文化素养与科技素养,将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安全教育馆、图书馆、非遗集聚区等场馆纳入城乡互动体验之中;拓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每年清明节或者国庆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吊先烈;全市所有义务段学生利用暑假或者其他节日到科技馆、安全教育馆、图书馆、非遗集聚区开展1次活动,拓展学校教育内容;深化家校合作内容,利用家长会、班级QQ群、微信群等途径进行宣传,做到全市每一位小学生、初一和初二学生及其家长每年走进一个场馆,“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在活动中提高全体市民素养。此外,还结合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走近朱自清、弘扬朱自清精神。
结合体艺“2+1”工程,让学生走进体育休闲公园、体育场馆。培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体育课、班会课等途径让更多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知道学校、家庭周边现有的1个体育休闲公园和场馆的位置和功能;确保体育锻炼时间,落实省教育厅“五严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和在校集中学习时间,通过“百校行”等多种途径规范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走进体育休闲公园和场馆去参与体育锻炼;创造体育锻炼条件,根据学生居住地情况,有组织安排学生到体育公园每学期开展1次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或集体活动,做好校园体育场所定期开放。努力争取营业性体育场馆为学生减免门票费、场地费、训练费等。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走进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院。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在传统节日,各地各校每年要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院,开展为老人“打扫一次卫生、清理一次物品、赠送一件学生作品、讲一件扬州城市发展事例、表演一个节目”“5个一”活动;结合“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建立了常态化联系制度,做到统筹规划,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有一次到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院,为孤寡老人们送温暖活动。
(扬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