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家校同携手 德育无假期

作者:王琼 蒋伟 周莱 发布时间:2018-03-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新学期开学,宜兴市太华中学的教师们陆续收到了窗花、纸扇、石头画、春联等各式各样的“寒假作业”。原来,早在寒假前,该校就给300多名学生每个人都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

  “今年春节,我的‘作业’就是回到村子里带领小伙伴们一起写春联,同学们都夸我写得好。”该校学生杨涵得意地告诉记者。

  太华中学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山区,交通不便,6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学生活动范围小、社交活动少。德育无“假期”,如何让教育不出现“真空”,让这些孩子“离校不失教”?学校想出了布置特殊寒假作业的办法。

  据该校教导处主任殷世华介绍,自2011年寒假,该校探索推出“德育无假期”活动,把全校学生按所在自然村分成8组,每个自然村分配3名教师,在假期中每10天开展一次活动。“活动之外,还有家访、思想道德教育等,大大缓解了家庭教育的压力,也给孩子们增加了相互了解、学习的机会。”殷世华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校结合学生特点实施的“德育无假期”活动,是宜兴市倡导创新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起,宜兴市便启动“德育在行动,创新在路上”品牌评比活动,鼓励各校在德育理念、内容、形式上推陈出新,加强家校共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现在每天回家,妹妹都会跑过来让我抱……”采访中,宜兴市树人中学八年级学生钱笑妮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妹妹。班主任骆建军告诉记者,以前笑妮总觉得妹妹夺走了父母的爱,如今却常常“炫耀”自己有个可爱的妹妹。这一鲜明的改变得益于该校开展的“五个一”活动,即每天上放学主动与父母打一声招呼,每周做一件家务、每天与父母拥抱一次、每天与父母交流一次、每天与父母同阅一篇经典美文。

  自2017年下半年,树人中学启动该活动后,诸多喜人的变化悄然发生。“班上因为父母离异、吵架,与父母关系紧张影响学习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骆建军说,“五个一”就像“破冰”行动,学生愿意与父母沟通,家长也有更多机会读懂自己的孩子。

  “现在儿子都愿意和我分享他的小秘密了。”学生骆箫的父亲在谈到儿子近一年的变化时,充满了喜悦。小小的活动,让他与儿子的交流变多了,在儿子的影响下,他也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严父”形象。

  “育德是终身的事,不能只限制在学校这个狭小天地里,更不能仅有言语说教,更应创新方式方法。因此,开展德育工作需要社会力量尤其是家庭力量的介入。”该市教育局普教科副科长张俊说,“我们鼓励各校挖掘德育资源,搭建德育新平台,增强家长、社会的参与度,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把各项主题教育由空洞说教转向实践体验”。

  为防止学校因封闭式管理导致“孤岛”状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鼓励、吸收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坚持开展“陪孩子读一天书”德育特色活动,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节晨会课,可以走进课堂,可以与其他孩子及任课教师交流……家长的参与,不仅给予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更促进了该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书香文化为特色的宜兴市桃溪小学,则在2017年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书香满家庭”活动,通过“晒晒我家小书柜”“亲子阅读时光”“书香晨会观摩”等形式,深入推进书香家庭建设。“在丰富学生生活,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家长对学校又多了份了解,一举多得。”该校副校长张伟平说。

  今年寒假,该市教育局还依托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学生、家长齐参与的“魅力新春,快乐寒假”网络主题活动。通过“七彩小报晒年俗”“瑞狗旺旺送祝福”“元宵佳节猜灯谜”等形式,营造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激发全市家长、学生了解民俗、热爱家乡。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构建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深入参与的‘大德育’生态,为孩子们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张俊说。

责任编辑:周灵

家校同携手 德育无假期
——宜兴创新家校共育工作掠影
发布时间:2018-03-0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新学期开学,宜兴市太华中学的教师们陆续收到了窗花、纸扇、石头画、春联等各式各样的“寒假作业”。原来,早在寒假前,该校就给300多名学生每个人都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

  “今年春节,我的‘作业’就是回到村子里带领小伙伴们一起写春联,同学们都夸我写得好。”该校学生杨涵得意地告诉记者。

  太华中学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山区,交通不便,6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学生活动范围小、社交活动少。德育无“假期”,如何让教育不出现“真空”,让这些孩子“离校不失教”?学校想出了布置特殊寒假作业的办法。

  据该校教导处主任殷世华介绍,自2011年寒假,该校探索推出“德育无假期”活动,把全校学生按所在自然村分成8组,每个自然村分配3名教师,在假期中每10天开展一次活动。“活动之外,还有家访、思想道德教育等,大大缓解了家庭教育的压力,也给孩子们增加了相互了解、学习的机会。”殷世华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校结合学生特点实施的“德育无假期”活动,是宜兴市倡导创新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起,宜兴市便启动“德育在行动,创新在路上”品牌评比活动,鼓励各校在德育理念、内容、形式上推陈出新,加强家校共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现在每天回家,妹妹都会跑过来让我抱……”采访中,宜兴市树人中学八年级学生钱笑妮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妹妹。班主任骆建军告诉记者,以前笑妮总觉得妹妹夺走了父母的爱,如今却常常“炫耀”自己有个可爱的妹妹。这一鲜明的改变得益于该校开展的“五个一”活动,即每天上放学主动与父母打一声招呼,每周做一件家务、每天与父母拥抱一次、每天与父母交流一次、每天与父母同阅一篇经典美文。

  自2017年下半年,树人中学启动该活动后,诸多喜人的变化悄然发生。“班上因为父母离异、吵架,与父母关系紧张影响学习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骆建军说,“五个一”就像“破冰”行动,学生愿意与父母沟通,家长也有更多机会读懂自己的孩子。

  “现在儿子都愿意和我分享他的小秘密了。”学生骆箫的父亲在谈到儿子近一年的变化时,充满了喜悦。小小的活动,让他与儿子的交流变多了,在儿子的影响下,他也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严父”形象。

  “育德是终身的事,不能只限制在学校这个狭小天地里,更不能仅有言语说教,更应创新方式方法。因此,开展德育工作需要社会力量尤其是家庭力量的介入。”该市教育局普教科副科长张俊说,“我们鼓励各校挖掘德育资源,搭建德育新平台,增强家长、社会的参与度,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把各项主题教育由空洞说教转向实践体验”。

  为防止学校因封闭式管理导致“孤岛”状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鼓励、吸收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坚持开展“陪孩子读一天书”德育特色活动,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节晨会课,可以走进课堂,可以与其他孩子及任课教师交流……家长的参与,不仅给予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更促进了该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书香文化为特色的宜兴市桃溪小学,则在2017年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书香满家庭”活动,通过“晒晒我家小书柜”“亲子阅读时光”“书香晨会观摩”等形式,深入推进书香家庭建设。“在丰富学生生活,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家长对学校又多了份了解,一举多得。”该校副校长张伟平说。

  今年寒假,该市教育局还依托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学生、家长齐参与的“魅力新春,快乐寒假”网络主题活动。通过“七彩小报晒年俗”“瑞狗旺旺送祝福”“元宵佳节猜灯谜”等形式,营造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激发全市家长、学生了解民俗、热爱家乡。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构建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深入参与的‘大德育’生态,为孩子们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张俊说。

责任编辑:周灵